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2篇
  免费   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634篇
  2013年   587篇
  2012年   833篇
  2011年   745篇
  2010年   785篇
  2009年   657篇
  2008年   596篇
  2007年   569篇
  2006年   729篇
  2005年   782篇
  2004年   610篇
  2003年   928篇
  2002年   564篇
  2001年   386篇
  2000年   38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整体改造和点滴改革:“问题与主义”之争再认识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与主义”之争触及的一个时代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国社会改造是局部解决还是整体解决这一问题。其所涉及的面相比既存研究所论述者更为宽广,当时倾向于整体或根本解决中国问题的人相当普遍,其中不少人并不那么激进,甚至还有反马克思主义者。对于相当一部分人而言,整体或局部解决两种取向未必势不两立,反可能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且“根本解决”也不一定意味着革命,而革命倒可能是走向根本改造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62.
近年来,“东亚共同体”问题已经成了东亚各国学术界不同领域热烈讨论的一个共同话题。不仅如此,东亚各国的商界和政界的精英也参加进来,以不同方式鼓动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构建。东亚各国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加深固然给“东亚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不可否认,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东亚地区前景的担忧,是许多人鼓吹“共同体”意识的另外一种重要推动力量。经过千百年的演进,东亚似乎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是像现在欧洲国家一样,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形成一种新的共同体?还是要重蹈欧洲国家的旧日覆辙,在融成共同体之前也来一番你死我活的较量?无疑,对东亚历史的再认识是我们思考这一问题的起点。目前东亚国家不仅生活在现实里,也徘徊在历史中。东亚国家间关系中时隐时现的矛盾和问题,无不与历史的纠葛纠缠在一起。人们不仅要问:我们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历史基础有多少?或说历史能给“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带来什么?正是为了解读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这个专栏。应邀参加本专栏讨论的作有在国际学术界声明显赫的“学界泰斗”,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学子。尽管他们的地位和视角不同,观点差异很大,但思考的主线都是“东亚共同体”的历史经验问题,每一篇章都不乏予读以启迪的真知灼见。我们相信这组章会给“东亚共同体”的讨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欢迎更多的学界朋友加入到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来。“东亚共同体”成功与否恐怕不是取决于对现实的把握,而是取决于对历史的超越。而重新认知和梳理东亚的历史,或许正是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起点。  相似文献   
963.
世纪交替之际,以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为背景,东亚区域统合问题陡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政治家和学在谈及这一话题时,普遍意识到在不同政治体制和存在严重历史纠葛的东亚国家间建立共同体的难度,认为这种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将是很遥远的事情。同时,一些以中日两国国民间相互认识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也常常得出彼此间存在严重不信任的结论,而罕有亲和之意。  相似文献   
964.
顾琳 《史学月刊》2005,(3):121-124
关于“邸”,前辈学者多有述及,如王国维、唐长孺、张弓等先生都对此做过较为细致的分析,在当代学者所撰写的论文中也有所涉及。但是对六朝时期各种“邸”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图对相关材料进行梳理并对有关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早在汉朝时,历史文献中就有了邸的明确记载。这时候的邸主要分为蛮夷邸与郡国邸两种,是西汉在长安设置的接待四夷蕃客和入京诸侯的专门机构(王静:《汉代蛮夷邸论考》;《史学月刊》2000 年第 3 期)。唐长孺先生还认为一般的乡人有的也可以寄食邸中;而且到了东汉以后,邸的名称更为推广,至迟在东汉末年市上的…  相似文献   
965.
王大勇 《史学月刊》2005,(7):123-125
在先秦、两汉哲学和美学的基础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获得了巨大发展。这一时期,曹植的《画赞序》确立了绘画艺术的地位,顾恺之的“传神论”提升了绘画艺术的审美特性,谢赫的“气韵生动”则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审美与创作的最高准则。因此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绘画艺术鲜明的审美观念,即:重情感、求传神、讲气韵、法自然,从而为中国美学审美观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966.
中国古代"笛""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新 《史学月刊》2005,(10):118-119
我国古代对竖吹和横吹的笛在称呼上是混杂的。如汉代马融《长笛赋》中所指的邃,实际指的是今天的箫,关于笛、箫两件乐器的确切名称,约在南北朝以后,才逐渐分开,称笛为横吹或横笛。对于笛的产生年代,据文献记载,过去一直认为在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后,将笛传入长安。宋《陈旸·乐书》中载:“大横吹、小横吹并以竹为之,笛之类也。”《律书乐图》云:“横吹,胡乐也。昔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汉代马融《长笛赋》也说:“近世双笛从羌起。……京房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一。君明所加孔后出, 是谓商声五音毕。”而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文帝十二年,公元168年)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笛类乐器两支, 可以说明在张骞通西域之前约半个世纪,笛类乐器已在我国境内流传。  相似文献   
967.
黄云 《世界》2005,(5):6-10
2003年7月21日,始创于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的老字号王麻子剪刀厂被昌平区法院裁定正式破产。另有资料表明,全国目前有约70%的老字号已“寿终正寝”,幸存下来的也大多数风雨飘摇,随时可能关门谢客。曾经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热血和汗水的中华老字号,如  相似文献   
968.
曹景行 《世界》2005,(10):61-62
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就会被什么东西强烈地牵动一下。我很想对他们说“谢谢”,实际上更应该说一句“GODBLESSYOUALL”,虽然我自己并不相信世上有“主”。第一次是1995年刚过中秋节,我搭新加坡航空公司的飞机去美国旧金山。上了机刚坐下,就发现前后左右有好几对带着婴儿的父母。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美国男女,看上去三十来岁,引起我好奇的是,他们怀抱的孩子都  相似文献   
969.
郑天仪 《世界》2005,(11):25-27
有人以“赌场”比拟人生,愿意搏的人要赢还得靠上运气。新濠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何猷龙,押注商场上的不是运气或“何鸿燊儿子”之名,他的注码是努力及眼光。苦干四年,他成功把父亲交托的“烂摊子”变成摇钱树,扭转连续八年亏损的命运,并在今年前三季度创造了良好的赢利业绩。他要赢的,岂止铜板,而是摔破每个曾批评他为“二世祖”的人跌下的眼镜碎片。  相似文献   
970.
李豫 《世界》2005,(1):15-15
春节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俗称大年,即阴历(农历)的正月初一。看一看每年公布的春运数字就能体会到,亿万人不顾天寒地冻,不顾车辆拥挤,背着大包小包奔波着,其目的就是为了回家过年,为了合家团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