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10篇
  免费   3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521篇
  2022年   494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654篇
  2014年   2313篇
  2013年   2455篇
  2012年   2613篇
  2011年   2116篇
  2010年   1939篇
  2009年   1806篇
  2008年   1767篇
  2007年   1478篇
  2006年   1721篇
  2005年   1596篇
  2004年   2023篇
  2003年   1799篇
  2002年   1168篇
  2001年   784篇
  2000年   78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7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谢正玲 《旅游纵览》2023,(6):173-175
河南省信阳市深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具有丰富且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本文就信阳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展开讨论,分析其精神内涵,探究信阳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2.
林风晴 《旅游纵览》2023,(6):185-187
阳江漆艺文化在明末清初凭借地理优势得以发展传播,阳江漆器髹饰技艺于2011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活态传承。本文结合文化再生产理论梳理阳江漆艺实现文旅融合的基本历程,分析阳江漆艺文旅融合发展的不足,并提出打造漆艺文化街区、开发漆艺文化主题酒店、利用景区间联动营销、节庆共享发展漆艺、趣化研学课堂等路径来加快阳江漆艺文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3.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让广大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节节攀升,“有钱有闲”的民众不断增加,这就为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契机。但是,在旅游业迎来更新、更广的发展空间的同时,社会文化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也更为深刻。本文针对不同要素在旅游业发展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分析和整理,之后为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54.
吴珊 《旅游纵览》2023,(3):137-139
“一带一路”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发展构想,其能够带动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实现拉动消费、带动产业增长、创造工作岗位的理想效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四川省旅游产业需要明确当前发展状态,探索未来的发展路径,从根源层面落实转型目标,为充分应用旅游资源优势提供有利条件。本文首先分析四川旅游产业发展背景与优势,其次阐述其当前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具有可执行意义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杨天宏 《史学月刊》2023,(1):127-134
中外传统史学均讲究依据事实材料重建历史,同时看重形而上的历史思辨。西学东渐之后中国史家渐离传统,加之学习西学过程中部分学人对兰克的误读,只注意到兰克史学理论中被其中国传人不恰当表述的“实证”一面,忽略了兰克的历史哲学思考,致使研究出现忽略“虚证”的偏颇。本文致力于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形而上的学术思想资源,同时发掘被严重忽略的兰克史学对史料的超越,提出历史研究须虚实结合,但在中国史学的研究现状下,则应适当偏重形上思辨,注重“虚证”,以提高研究成果水准及研究者的学术段位。  相似文献   
56.
徐燕 《文物天地》2023,(2):23-25
景德镇元代青花瓷是中华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共同哺育下的时代宠儿,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国输往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以及欧洲的全球性商品,在世界陶瓷史上地位显赫、影响深远。本文以传世或出土(出水)的文物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通过对阿拉伯文化与景德镇元代青花瓷色彩、造型、纹饰和构图方式等装饰艺术间紧密关系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论证了景德镇元代青花瓷是中、阿文化艺术融合发展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57.
陶瓷文化是当代博物馆研学活动中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目前就如何围绕陶瓷文化这一主题进行研学课程研发、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全国各地博物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为此,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精心的设计,既构建了完备的研学课程体系,又充分发挥了博物馆教育职能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全国各地博物馆陶瓷文化研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8.
大数据时代下,云南省博物馆与高校的共建成为新的教育领地,一方面博物馆释放资源,吸纳高校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利用资源,拓宽课程领域的校馆合作。二者逐步走向融合。此外,在馆校有机结合、合作的基础上,达到育人育校育馆的多重作用。本文从二者的关系、矛盾、展望等不同角度出发,结合实际,对更好促成馆校共建的方法和策略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9.
饶胜 《文物天地》2023,(2):9-12
河南新乡市博物馆藏有两件商代有铭青铜器,二器铭文均为“卫父己”,笔者认为这种释读存有商榷之处。铭文应释读为“臣卫父己”或为妥当,即“臣”以表示身份,“卫”是卫氏一族,“臣卫”作为复合族徽,表明卫族臣服于商王朝,“父己”则是金文中的“日名制”中的常见组合。在安阳地区也出土数件带有“卫”字铭文的青铜器,这可能说明卫氏部族应居住于殷墟附近,并与商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扮演着守卫城邑之角色。  相似文献   
60.
廖寅 《史学月刊》2023,(3):27-36
王审琦铁券与“杯酒释兵权”“太祖誓碑”等宋初重大政治疑案有着内在的关联。表面上看,太祖三言两语就让开国武将元勋们放弃了禁军统领权。实际上,太祖是以法外政治特权及其象征——铁券赎买了他们的军权。作为连锁反应,太祖又以“誓碑”的方式安抚了其他开国功臣。三件事情不仅在时间上非常接近,而且在逻辑上构成了太祖解决开国功勋震主问题层层递进的序列。“誓碑”原本内容只有“誓不诛大臣”,其中“大臣”仅指二品以上高级官员。宦官或言官被纳入“誓碑”,纯粹是曹勋误传和妄改的结果。士大夫站在自身立场不约而同地选择相信“誓不诛大臣、言官”,并对其不断地演义、改造,最终形成了符合士大夫群体利益的“誓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