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31篇
  免费   3篇
  1833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345篇
  2014年   1551篇
  2013年   1350篇
  2012年   1691篇
  2011年   1439篇
  2010年   1254篇
  2009年   1160篇
  2008年   1229篇
  2007年   952篇
  2006年   992篇
  2005年   1133篇
  2004年   787篇
  2003年   1094篇
  2002年   793篇
  2001年   563篇
  2000年   54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召陵宫当"瓦当早在清末就已出土,但学术界对于其出土地点一直以来存在着误判。文章通过收集此类瓦当拓片并梳理文献资料,认为"召陵宫当"瓦当的准确出土地应为今河南省郾城市东15公里的召陵故城遗址,再通过"召陵宫当"瓦当与安徽阜阳所出的"女阴宫当"瓦当的对比分析,可基本确认"召陵宫当"瓦当的年代为西汉中期。  相似文献   
42.
从1955年开始,发展地方科学工作开始纳入国家的议事日程,其发展方针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了形成与调整的过程。1957年,国家初步明确地方科学工作应主要利用现有力量,密切结合地方建设的需要来进行。"大跃进"运动期间,地方科研机构的大量增长为地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导致一些地方的科学工作脱离了实际需要,重复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大跃进"运动后,"两当"方针被确立为地方科学工作的基本方针,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科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3.
晚清是近代中国边疆政治地理发生巨大变动的转折时期。随着边疆危机日趋深重,晚清时人逐步意识到慎重命名地理名称的重要性。川藏交界区域地理名称的生成、运用,经历了"炉边"、"川疆"、"川边"等名称混用,以"川边"为过渡性名称,到弃用"川边"、强调"西康"名称的过程。地理名称的变更与晚清川藏边务密切相关,特别是对"边"、"藏"界域之争的有力回应。探讨边疆地理名称多歧性、竞争性,则是本文将历史地理学研究与概念史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44.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法")颁布实施以后,我国已就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相关问题进行地方法制实践。这些地方立法不仅保留了"非遗法"相关规定之精华,同时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些地方法制的做法不仅具有正当性,还具有诸多亮点和启示。为缓解非遗领域不同位阶法律适用冲突以及平衡、协调非遗传承人权利与义务之间关系,"非遗法"应就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机制等问题进行规定,以最终实现非遗法律体系形式功能与实质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45.
杨思敏 《人物》2018,(3):30-31
2013年,当以太坊(Ethereum)的构想第一次出现在脑海中时。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先生十分兴奋。对于这个未满20岁并且痴迷于钻研密码学和区块链技术的大男孩来说,这是一个令他跃跃欲试的挑战。  相似文献   
46.
47.
金明 《中国钱币》2018,(2):59-65
正19世纪的20-90年代末期,由墨西哥14个造币厂连续大量铸造的8里亚尔主币的花边齿鹰洋银元(以下简称"鹰洋")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商贸交易的重要流通之物。明朝中后期,随着东方新航线的开辟,东西方海上交通日趋繁荣。鹰洋这种"银元"采用机器铸造,重量、成色统一,使用时不必像银两那样验色、称重,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中国  相似文献   
48.
李在全 《近代史研究》2018,(1):23-40,160
长期以来的北伐史研究,多从南方立论,以南北军政势力消长为主要内容。近年来,不少学者从更宽广视角,如南北地域、文化新旧、舆情互动等角度,重视"有形力量"之外"无形力量"的研究,大大推进了北伐史研究。以居京湘人黄尊三日记为主要史料,大体可展现一位涵括南北、新旧、舆情等复杂因素的微观人物对北伐之观感,战争中个体的纠结与抉择以及战争对非战区民众生活之影响。与普通北方人相比,黄氏对南方的观察,包含着南北地域交集复杂的立场与心态。作为北京政权的边缘人,黄氏对北京政府固无多少认同感,对南方政权亦无多少向往与欣喜。战争造成了黄氏"归则无家,留则无食"的两难窘境,在多半时间里,忧心、恐怖占据其心。在黄看来,南京国民政府名为"以党治国",实则"以国殉党"。黄尊三的微观体验表明,北伐前后的南方与北方,很难说存在相互转换、零和博弈的现象;用"南北新旧"诠释北伐史,效力与不足并存;在战乱与信息管控的年代里,报刊等现代舆情工具在提供讯息的同时,也带来了纷乱与谣言,而个体则倾向于在亲友言谈和信函中求取真相。  相似文献   
49.
基于企业网络视角的城市网络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产分割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网络空间增长已经成为城市网络生长发育的重要驱动力量。近30年来,基于企业网络视角的城市网络研究日益增多,在链接关系及时空过程、价值生产空间格局、外部经济及其空间差异、规划实践及治理模式四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在梳理城市网络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多维视角提出了基于企业网络视角的城市网络理论体系研究框架。总体来看,基于企业网络视角的城市网络研究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围绕完善理论体系建设,未来研究应着力在5个方面取得进展:城市网络分析技术方法的发展完善、城市网络多维度时空过程的综合比较研究、城市网络发育过程的微观机理解析、城市网络演化模式理论模型研制、城市网络的治理模式和政策框架研究。  相似文献   
50.
《旅游科学》2007,21(3):F0002-F0002
罗兹柏,男,1956年生。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旅游学院教授、院长,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重庆市“十一五”重点学科旅游管理学带头人、《重庆蓝皮书》特约撰稿人、教育部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教指委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