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概述是对全志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及阐述 ,以启示读者掌握全志之精华 ,利于读者更好地运用志书去为现实和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在总体把握上应注意 :概括性、学术性、论理性、导引性。在内容体现上应注意 :一是纵述史迹 ,以彰因果 ;二是总叙概况 ,以表客观条件 ;三是指点关节 ,以辨基本规律 ;四是昭示典型 ,以显地方优势 ;五是评量得失 ,以为将来之鉴。而所有这些又恰恰是在第二轮修志概述编写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2.
共产国际、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颖 《安徽史学》2005,1(2):95-101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本文主要根据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的俄文馆藏档案、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以及其它相关材料,详细解析了共产国际、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化阝)夫人(女器)鼎铭文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近刊布徐家岭M11(化阝)夫人(女器)鼎之铭文,因其纪年形式关乎太岁纪年、二十八宿恒星观测体系之应用、四时之形成及楚历建正诸问题,所以,该器及其铭文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谢维 《近代史研究》2003,(1):230-256
20 0 2年 8月 2 1日至 2 3日 ,“中华民国史 (1 91 2— 1 949)”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本次讨论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澳门中西创新学院和美国黄兴基金会共同主办。来自海内外的约 1 3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讨论会共收到学术论文 90篇 ,涵盖了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发展过程。大致说来 ,它们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普遍重视发掘新的史料 ,特别是档案材料 ,作为论证的基础。 (2 )一些“老”的问题得到了新的研究。 (3)采用新的方法 ,或从新的视角去提出、分析和尝试解决新旧历史问题。 (4)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大 ,…  相似文献   
85.
作为菲华社会的最高领导机构 ,成立近半个世纪以来 ,商总为菲华社会与菲律宾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着重介绍了商总成立的背景、经过以及商总服务菲华社会并积极促进菲华融入主流社会的情况 ,藉此让我们了解商总发端与发展的历史 ,并加深我们对菲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了解。  相似文献   
86.
尼雅遗址出土佉卢文书中的大部分已得到转写和译释。根据对其记录内容、年代与出土地点(遗迹群)组 合关系的分析,可以大致地复原尼雅遗址在佉卢文时代——鄯善国凯度多州时期的行政区划及其所对应的遗迹(群)和 遗迹区。  相似文献   
87.
杨亚长 《文博》2010,(1):86-87
天亡簋器主的名字叫天亡,孙作云先生认为天亡就是古书中的史佚,于省吾先生认为天亡是文献记载中的太公望。本文赞同天亡为太公望之说,并申述其理由。  相似文献   
88.
本文论证了图书馆事业的独立成因,讨论了图书馆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和图书馆职业资源整合的认识框架,认为在与图书馆个体的相对的意义上,图书馆事业是图书馆群落整合服务和职业资源的活动。  相似文献   
89.
《旅游纵览》2010,(2):34-34
<正>百诺于日前正式推出旅游天使可转换扳扣套装,脚架采用了最新开发的镁合金扳扣式锁紧脚架技术,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或使用环境实时调节松紧度,其结构紧凑,质地轻巧,操  相似文献   
90.
袁振杰  朱竑 《人文地理》2013,28(2):53-60
跨地方对话是地方内外系统交流的主要形式和途径,是理解地方意义的重要视角,对地方的建构和再造有独特作用。贵州石门坎大花苗(族)借助基督教会的进入,启动跨地方对话,通过西方生产技术和处世价值观的吸收及民族文化符号的重构,实现民族认同的重生,达成了民族崛起。大花苗(族)自组织能力的提升、地方话语权的获得及主体地位的体现,促使其民族"自我赋权",实现地方意义的重塑。以贵州石门坎为案例,结合地理学相关分支学科的思想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研究跨地方对话对地方认同以及地方意义重构的作用,以期丰富跨地方的学术研究内涵、启迪少数民族文化觉醒,有助于他们能够正确把握并应对越加剧烈的外来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