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3篇
  3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本文以徐渭和董其昌作为个例分析,讨论了晚明文艺思潮对当时绘画风格、形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中华大帝国史》与英国汉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班牙传教士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1585)是第一部对中国社会、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介绍的通史型的巨作。1588年该著的英译本在英国广泛流传,成为英国人获得真实且周详的中国文化资料库。该著对英国人中国观的形成,汉学知识的获得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是英国人认识和了解汉学之肇始。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南京总统府是否明汉王府遗址提出质疑,并沿着诸多的史料记载,根据明清志书所绘的官衙、府第和街道等处的方位图示,以理清南京总统府所在之沿革变迁。  相似文献   
5.
明祖陵的修建是明初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文结合史实进一步探讨了明祖陵的营建年代以及在明代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及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南澳I号明代船体木材的保存状况,选择对其部分木材S6隔舱板和尾舱板进行树种鉴定、含水率分析,并采用现代科学的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形貌及化学组成等分析。研究表明:南澳I号S6隔舱板和尾舱板均为山茶科的荷木;目前其平均含水率为327.78%,而正常荷木的最大含水率只有68.26%;与正常木材的化学组分相比,综纤维素降低显著,而灰分、1%NaOH抽出物含量等都有一定程度提高;木材中溶出大量可溶盐,主要以Na+、K+、Mg2+、Ca2+、Cl-、SO2-4等离子为主,总体来看各类离子的含量较高,其中,SO2-4含量最高。且含有较多硫铁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黄铁矿。总体分析表明,在海水中长期浸泡后,南澳I号木材中的纤维素等有机支撑体已经发生了严重降解,水和大量盐分充盈在细胞腔内,木船构件样品的基本密度显著降低。所以除了水浸泡除去可溶性盐之外,还要选择恰当的化学吸附剂对南澳I号木材进行脱硫工作。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从明代到民国的建筑灰浆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等分析发现,部分砌筑及抹灰灰浆为镁质石灰,MgO含量达到5%~26%。特别是取自河北、北京等地长城的传统石灰样品全部为镁质石灰。镁质石灰与钙质石灰比较,具有强度高、吸水率低的特点,从而具有更佳的抗冻融性能。此外,镁质石灰收缩低、易于施工。镁质石灰煅烧需要的温度低于钙质石灰,能耗低。鉴于传统镁质石灰在中国的研究尚为空白,建议系统地开展镁质石灰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原材料类型及分布、煅烧温度、消解方式、配比优化等。同时宜研究镁质石灰在严重大气污染下的耐久性及镁质石灰相关建筑遗产的保护修复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明代晚期是整个明代政治斗争最为激烈的一个阶段,浙党、魏忠贤阉党、东林、复社,彼此之间的政治党争呈现错综复杂的形势。其中,鲜明的地域性派别成为晚明党争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党争中所体现的地域扶持和异派倾轧,与各个政治派别的人员构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通过对这些派别主要成员的籍贯的地理分布的研究,可以对当时的某些政治现象作出更加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今南京市博物馆)先后发掘了一批古墓,其中有两座带纪年的明代墓葬,(图一)现将这两座明墓简报如下。 一、蒋王庙明代薛显墓 该墓是1974年5月于南京市太平门外发现的,(编号为74NJJWMM1,以下简称为M1)它距明歧阳王李文忠墓约300米。 1.墓葬形制 此墓所在地势为一小土山,但土层较浅,2米以下即为风化岩石,墓葬即砌建于岩石中,上部封土厚约2米。 墓为双室拱顶墓,方向304°,系用长0.41米、宽0.20米、厚0.10米的青砖砌成;砖与南京城墙用砖…  相似文献   
10.
降雨是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明长城的主要破坏因素之一。调查中发现,降雨对遗址破坏严重。为了研究降雨对遗址的破坏,在对遗址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遗址特征与遗址区降雨特点,并参考土壤侵蚀学等方面理论,分析了降雨对遗址的破坏形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雨对遗址的破坏形式可分为直接破坏和间接破坏两大类。其中,主要破坏形式为冲沟侵蚀、片流面蚀和雨蚀剥离。影响因素包括降雨特点、遗址形态、土的性质、植物生长状况和地幔层等,不同破坏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各有不同。本结果不仅丰富了降雨对土遗址破坏方面的研究,还为后续陕西榆阳区明长城保护加固措施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