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0篇
  11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现时通用的大、中学教科书,都提到最早的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发昌”号。中学教科书说:“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  相似文献   
3.
再论《十批判书》的撰著动机与论学宗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研究》2007,(3):129-148
对郭沫若抗战时期的重要论著《十批判书》的撰著动机做出新解,由此梳理其论学宗旨,再评其学术成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十批判书》不仅意在反对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同时也有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同行商讨之意。郭沫若不赞同一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先秦诸子的某些评价,曾在《群众》上发文批评以墨子为"工农革命的代表"的观点。此文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内部引发了争论,《群众》刊发了对郭文的商榷文章。同志间的批评让郭沫若感觉不安,他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了总清算,以作为对批评的总答复。《十批判书》是以实事求是精神开展学术研究的典范,今人须联系创作的具体情境来研讨其丰富的学术史内涵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4.
孟琦  彭博 《北方文物》2015,(2):31-38
通过考察鹤嘴斧的尺寸和柄部形态,对鹤嘴斧的功能进行了辨析,进而对鹤嘴斧的具体用途作出了推测,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北方地区鹤嘴斧的来源问题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5.
刘弘 《四川文物》2007,(5):66-74
西南地区的青铜戈根据其分布的区域与器型特征可以分为若干个系统,但它们都与蜀式青铜戈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从考古器型学角度观察,它们在形制上都以蜀式戈为"祖形"。蜀式戈向南传播存在两种不同的形式,并形成了四个不同时期的辐射圈。透过蜀式戈的南传可以寻找出蜀文化在历史上逐渐向南传播的过程与路线,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西南地区各青铜文化。  相似文献   
6.
同书异名为命名者使用不同的摹状词为同一部书命名而产生;同名异书则是命名者为不同的典籍命名时选择了相同摹状词的结果.避讳、商业行为、个人喜好,以及称引书籍时的随意性均可能导致同书异名;同名异书则与四部典籍自身的类别属性密切相关.一部典籍异称的多少通常与该书影响力、流传范围成正比;而那些影响小、传播不广的书籍,更容易出现同...  相似文献   
7.
戒文与戒书是中国戒文化的重要载体。戒文活跃于三代至六朝,以《尚书》为渊薮,以汉晋间为盛;戒书起自班昭《女诫》,成熟于《金楼子》《颜氏家训》;从戒书开始戒文化走向大众与普适。对戒文化的认识发源于《尚书》的弼违意识,以李充论戒始为自觉;六朝晚期戒文化成熟,有刘勰等的泛戒文学观,又以萧统弼匡的戒文化观为标志。萧统编撰《文选》是戒文化发展的重要事件,其《序》中论戒而书不选戒,是萧统戒文化观而非戒文学观的一个折射。中国戒文化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上古三代为萌芽期;汉晋为发展期;六朝为形成期;隋唐以降为流变期。  相似文献   
8.
清代中前期,贵州真正完成了改土归流,整体进入到流官统治时代。外来入黔官员、商绅、士子大增,民风大开,文教兴盛,对外交流日益扩大,真正融进了全国文化圈。自周渔璜名重京师后,贵州又陆续走出了陶廷杰、张日晸、陈法、花杰、杨芳、丁宝桢、李端棻、黎庶昌等一代名、重臣,他们在全国的影响,自然也提携了贵州文化的地位。再加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7月5日至6日,"百家争鸣新论题"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诸子学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商周文明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协办。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就诸子"百家争鸣",古文献研读以及学派、学说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在主题报告中,刘家和《试说〈老子〉之"道"及其中蕴含的历史观》充分挖掘了《老子》之道蕴含的哲学意  相似文献   
10.
祁连骑迹     
雷虎 《旅游》2016,(4):50-55
祁连山是一座知名度很高的山,因为历史书中总会提到它。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山的三种景致:祁连山的东部降雨相对丰富,植被繁茂,森林蓊郁;中部的祁连山以哈拉湖为中心,雪山多,冰川壮丽:西部则呈现出荒漠景观,千沟万壑的大山寸草不生,具有一种苍凉的美感。站在祁连山面前,看山峦起伏百里不绝,内心受到震撼的同时,依旧觉得云雾缭绕的它深邃如谜。只有真正深入,亲自走过,才会明了巍峨的雪峰,是如何伸向荒漠,成为了甘泉。河西走廊又是怎样在这座山脉的庇佑下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