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0篇
  105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帝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持续多日的山西官场“矿难”,疑与原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的窝案扯不开干系,而在这位“太平绅士”被中纪委点名前,山西柳林首富邢利斌欲飞香港时存机场被带走接受调查。  相似文献   
2.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代代相传、唱了600多年的歌谣,曾让多少移民江南塞北、漂泊海外的槐乡子孙后代流下思乡的泪水,梦系魄绕地眷恋着故乡之根呢!  相似文献   
3.
殿山寺也称后土圣母庙,位于山西石楼县城西40公里的前山乡张家河村西南2.5公里的殿山半山梁上。殿山寺坐北朝南略偏西,占地面积237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寺内建筑由中轴线呈对称分布,依次为正殿、戏台、山门和仿临汾魏村牛王庙戏台所修戏台一座;两旁分别有东西配殿、厢房及排列不太对称的十一孔窑洞(图一)。殿山寺古建筑群除了两侧的厢房部分塌损外,其它建筑保存完好。虽然其规模小大,但其布局整齐唯美,殿宇造型奇特,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明代古寺庙建筑群。  相似文献   
4.
<正>鱼形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的一大门类。鱼形玉器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均有制作,虽然形制无多变化,但各时期的鱼形玉器用途和寓意不同,尤其西周时期的鱼形玉器与后代鱼形玉器的功用有很多差异。山西境内西周墓葬中鱼形玉器的大量出  相似文献   
5.
《文物世界》2010,(2):F0002-F0002,F0003
<正>~~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在考察阏与之战古战场的地望问题时,发现了前贤学者对战国与三孔布和於疋方足布的释读存在许多异议,而这两处钱币地名的释读关系到一直困惑学者们关于阏与地望的争议问题。基于此,笔者就战国阏与、於疋布及其地望进行辨析,以求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黎毓馨 《收藏家》2015,(3):13-20
十世纪初,唐王朝分崩离析。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篡唐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代周,半个多世纪中,南北再次分裂,中原北方地区兵革重兴,梁、唐、晋、汉、周五代走马灯般更替,国祚短促。与此同时,在南方及山西地区,出现了十个独立政权,或称帝,或建国。吴越国便是这一时期东南沿海地区极为重要的地方政权,杭州临安人钱镠创立,唐乾宁三年(896年)统一两浙,领镇海、  相似文献   
8.
王灵善 《沧桑》2015,(2):47-53
隋朝短祚而亡,本文拟从隋朝与山西的关系这一全新角度探析隋之兴亡。建立隋朝的杨坚,与山西渊源极深,杨氏的祖先就出自山西。在隋朝建立过程中,杨坚深谙天下安危系于并州,在篡周过程中争取到并州总管李穆归附,对消除敌对势力起了关键作用。隋开国初年,隋文帝推行宗王出镇制度,命亲信皇子出任并州总管,控制这一"天下精兵处"。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次巡游山西,这与其控制山西的方略改变有莫大关系,第三次巡幸遭遇"雁门之变",隋炀帝不得不委派干将镇御山西,其人正是日后推翻隋统治的李渊父子。山西与隋朝兴衰实有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9.
票据史话     
马莎 《贵阳文史》2015,(1):77-78
票号是随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而发展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商品流通扩大、交通发达、国内外汇兑的客观需要。票号办理汇兑、存放款,解决了运送现银的困难,加速了资金周转,促进了商业繁荣。票号还与官府合作,代清政府筹措汇解京饷、军饷,筹还外债,收存中央及各省官款,起过代理国库和省库作用。票号也曾资助民族资本,对中国近代企业的发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对山西晋中一代的民间调查,整理出许多在民间流传的避邪祈福习俗文化,有的习俗依然存在着,有的习俗随着科学的发达、社会的进步将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笔者展示这些习俗,为了让人们了解和认识民俗文化,破除迷信,相信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