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彭靖 《百年潮》2014,(7):63-67
正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费正清应邀出席美国政府举行的国宴,并与卡特总统和邓小平同桌而坐。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后,费正清发自内心地感叹:"1979年结束了中美两国之间30年的疏远状况,也结束了我作为一个中国问题研究专家50年的奔走呼号。"作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国际汉学泰斗,费正清是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智囊成员之一,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生中曾有5次以不同身份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3.
在2008年举行的中美建交28周年研讨会上,当时83岁高龄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当众念出了他的白宫日记部分内容,披露了建交过程中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及曲折经历。在1977年-1981年的4年白宫生涯里,卡特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这些日记此前从未对外公开。  相似文献   
4.
5.
<正>据巴黎的一家报纸透露,里根1980年当选为总统时,前任总统卡特离开白宫之际,赠给他三封信,并一再告诫他不要轻易拆开这些信,只有施政处于危难关头时,才可按顺序拆开,这些信息将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细心的前总统还给这些信加上了编码。里根只把卡特的话当成了一个善意的玩笑,未加在意。但他遵守了诺言,一直没动这些神秘的信件。  相似文献   
6.
文学教授纳博科夫教诲我们说,评断一部作品是否优秀,要看读者的两块肩胛骨之间有没有“微微的震颤”,这震颤有个名目,叫“美感的喜乐”。按照这个标准,我在阅读《焚舟纪》之际,后背发紧、头顶发麻、拊掌捶拳、啸叫不已,说明这定然是、绝对是、不可能不是,一部旷世杰作。 读《焚舟纪》的感觉,有点像坐着过山车,经过一个神奇的莫比斯环,抵达了一个热闹空前的嘉年华。只听得女巫的魔法棒叮的一声,读者跟着叙述一路飞驰,闯入一个似曾相似却又似是而非的奇境。  相似文献   
7.
陈继安  刘金田 《神州》2009,(1):64-66
1979年1月1日,敌视和对抗了20多年的两个世界大国——中国和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尚在中美建交谈判时,美国第39届总统卡特就向邓小平发出了访美邀请。中美建交20多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应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20年中,考古学家们在阿富汗和印度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依次为阿富汗北部的阿伊哈努姆城址、苏阿德地区的布特卡拉Ⅰ号遗址和印度北方邦的宋卡城址。本文对以上发掘进行全面回顾,重点比较其方法、手段,尤其是考古报告的出版方式、内容、成绩与不足。在客观评述和反复比较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在历史和文化范畴内十分重要但却解释不清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经过改组与分化,形成了新的战略态势。与此同时,美国却面临空前的困境和挑战。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卡特总统上台后对外交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大力推行人权外交。人权外交在其实施初期,对民主制的推行起到过一定作用。由于其实质是利用"人权"干涉他国内政,本质上是一种强权政治,因此在实施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人权外交的提出,也是顺应时代需求的一种进步表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仁人家园”最知名的志愿者,从1984年起,卡特夫妇每年都会抽出一周的时间参与到“仁人家园”的活动中。该机构创办于1976年,致力于为穷人解决住房问题。每个加入这个组织的志愿者,不仅需要捐出一笔钱,还需要亲自参与房屋的修建过程,真正为房屋“添砖加瓦”。卡特做了一件其他国家元首几乎不会考虑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