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7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越冷 《风景名胜》2008,(9):96-97
诗解: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南京史志》2009,(11):M0002-M0002
读者心声 认识《好家长》是在去年的中秋节,那个时候我刚刚升入大学。当时,初来乍到。我没有一个朋友,而这个时候《好家长》走芦了我的视线。首先,她的装帧十分精美,充满特色的封面图片总能给读者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其次,结构的设计在众多杂志中也是独树一帜,一面是家长,一面是学生,并且有两个封面,无论读者从哪面打开都是一个开始。  相似文献   
3.
中秋季     
《文史月刊》2011,(9):F0002-F0002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  相似文献   
4.
中秋节是亲朋团圆庆贺的日子,尤其在外的游子,往往会在中秋节赶回家乡,与亲人共聚天伦。“南海Ⅰ号”这一艘远洋商船,如同宋代外出的游子,历经800多年的风雨,又回到了我们身边。本文结合“南海I号”有关的历史文物,述说宋代中秋有趣的民俗节庆。中秋节的源流中秋节,也有“八月会”“秋节”“八月节”等名称,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  相似文献   
5.
热词     
《南方人物周刊》2011,(30):22-22
月饼税中秋将至,很多单位都会发月饼,但很多人不知道,单位发的月饼,原来还要缴税。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市地税局的工作人员称,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各公司中秋节所发放的月饼确实在缴税范围内,需要将月饼的市场价值加入到员工的工资内,然后按照工资标准的个税进行扣除。  相似文献   
6.
农历的八月秋高气爽,硕果累累,到处是丰收的景象。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三川莽图下排沟的纳顿节恰好在这一天。所以,下排沟的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怀着喜悦的心情去参加自己盛大的民族节日。马路上是络绎不绝的行人,会场上五颜六色的彩旗迎风飘扬,还有那隆隆的锣鼓声回荡在山谷,会手们有秩序、有节奏地跳着自己的纳顿舞。  相似文献   
7.
《华夏地理》2006,(11):182-183
2006年10月6日,当大家正在家中享受团圆的喜悦,欢度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时候,“全球通—新浪号”的“我能”勇士们已经完成交接,顺利驶入南太平详的塔希提岛海域.而塔希提用它特殊的方式,敞开胸怀,接纳一路拼搏进取,风尘仆仆赶来地“我能”勇士们。[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秋月 《福建旅游》2004,(9):35-35
有人以为吃月饼和送月饼,自古以来就与中秋节有关。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初唐时,原来农历八月只有初一是节日,而无十五这个节日。相传唐明皇曾于八月十五夜游月宫,民间因此将八月十五这一天作为中秋节。到了中唐,人们始在八月十  相似文献   
9.
兔儿爷:从兔神和儿童玩具到民间艺术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萌 《民俗研究》2008,(4):179-194
在20世纪50年代初之前兔儿爷在北京是一个流行的节日物件儿,那时候这个泥塑的兔神在中秋节是孩子们必备的玩具,同时也是中秋拜月的偶像,而今兔儿爷是民间艺术品,在旅游纪念品和民间工艺品商店还有春节庙会上都可以买到。兔儿爷里的“儿”是北京话里的儿化音,并没有实际的意思;“爷”在这里是神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伍振 《风景名胜》2008,(9):93-93
记得去年中秋节,我与好友相约:白天爬了青岛崂山,晚上赏了太清明月。漫步在崂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边是碧海连天,惊涛拍岸;另一边是青松怪石,郁郁葱葱,心胸顿时开阔起来,气舒神爽。难怪古时有人称崂山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