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伯希和亲口叙述了他于1906~1908年在新疆喀什、库车等地进行长时间勘察、发掘.收集了大量文物,尔后又到甘肃敦煌,通过诱骗等手段,获取大量敦煌宝藏并顺利运走的过程。法国朝野各界因此把它视为“英雄”,举行了盛大欢迎会。本文就是伯希和在欢迎会上的汇报演讲。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105.
Zooarchaeologists have established several criteria for differentiating hominid‐ and hyena‐derived faunal assemblages. In some cases, however, the patterns of skeletal part representation and bone surface modification on which these criteria are ultimately based have been observed in fossil bone assemblages of unknown origin, rather than in modern assemblages of known origin. When the proposed criteria are evaluated within an actualistic framework, only three are abl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hominid‐ and hyena‐created faunal assemblages. I suggest that only these three criteria—proportions of carnivores to ungulates in the assemblage, the preserved condition of long bone specimens (either as whole cylinders or as splintered shaft fragments), and the types of bone surface modifications—should be retained as important factors in a diagnosis of the ancient bone‐collector. The remaining four criteria—the relative proportion of horn pieces in the assemblage, the relative representation of podial bones, the relative representation of small and large bovid skeletal parts, and bovid mortality profiles—are not relevant or applicable to the problem of differentiating hominid‐ from hyena‐derived faunal assemblages.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6.
为对世界文化遗产-柬埔寨吴哥石窟茶胶寺建筑群维修保护提供技术依据,从建筑结构形式、受力特点等方面对其塔门结构进行了结构受力分析,并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茶胶寺各塔门结构进行了现状稳定性评估及破坏现状解读.研究结果可为茶胶寺的维修与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论文分不同时期阐述了中国穆斯林移民马来西亚的历史,通过实证调研数据突出了穆斯林跨国流动与穆斯林世界的教育和贸易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对"侨乡"流动模式和"回族"流动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有关华人移民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地理(侨乡移民)或阶级(苦力、企业家或学生移民)方面。这些研究隐含一个不言而喻、理所当然的假设,即中国的移民都是汉族,少数民族被封闭在偏远的边疆地区,因而是不流动的。但研究显示,自1978年起,中国穆斯林少数民族无论是在跨境迁移——这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等穆斯林少数民族中尤为突出,还是在远程的跨国迁移——在回族中尤其明显,都具有异常高的流动性。回族穆斯林少数民族的生活穿梭于中国民族国家和跨国穆斯林世界之间。宗教在回族穆斯林流动决策和流动模式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