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1篇
  56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自居易作元稹墓志,称元氏著文一百卷,题日<元氏长庆集>.<新唐书·艺文志>又载元氏<小集>十卷.二书原本俱不传,<小集>是否从大集录出,亦不得而知.唐人别集,唐时俱无刻本问世,元集之最早刊刻本,是北宋宣和甲辰(1124)建安刘麟(应礼)募工刊行的,其序云: 元微之有盛名于元和、长庆间……其文虽盛传一时,厥后浸亦不显,唯嗜书者时时传录,不亦甚可惜乎?仆之先子尤爱其文,尝手自抄写,晓夕玩味,称叹不已,盖惜其文之工而传之不久且远也.  相似文献   
83.
为了了解清顺治时将祭祀北岳由曲阳移于浑源之后,古北岳所存的历史遗存,寻找文献所载的北岳庙上庙,并为今后制订北岳庙及其遗存文物保护措施提供可参考的材料,2005年4月至5月,曲阳县文物保管所组织专业人员对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的古北岳主峰周边地区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共发现寺庙遗址20多处,碑刻、石雕等70多件(组)。  相似文献   
84.
在英国租占威海卫32年里,英国是怎样对威海卫实行殖民统治这是认识和研究英租威海卫历史的一个根本问题。《1901年枢密院威海卫法令》的颁布,确立了威海卫的基本政治制度。英国从政权设置、司法制度、社会治安、乡村控制等方面,逐步建立起一套政治高度集权、控制严密的殖民统治体制,从而实现了其对威海卫的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85.
梦窗词集版本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梦窗词》有多种版本,通行的主要有《梦窗甲乙丙丁稿》四卷本和《梦窗词集》一卷本。本研究和考述了上述两种版本以及由此演变而来的各种版本。  相似文献   
86.
周默 《收藏家》2012,(8):85-86
皇城艺术馆7月20日至8月30日举办"与物为春—明味·沈平家具设计展",同时也在考虑举办明式家具学术研讨会。展出家具全部为近年出品的文人家具,即在明式的基础上看到新意与希望。艺术馆的领导胡月明主任、吕立,  相似文献   
87.
元明时期新开辟的从湖广经贵州通往云南的"东路"驿道,不仅是维系内地与西南边陲往来的主要交通命脉,并且也直接影响了明清时期西南边疆地区政治版图的变化。本文首次提出了"古苗疆走廊"这一概念,初步探讨了这条走廊对贵州省的建省、明清时代"苗疆"地区的"国家化"过程以及民族关系等所带来的影响,并对"古苗疆走廊"的地域及族群文化的特点等进行了初步整理和分析。就今后推进"古苗疆走廊"作为"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申报的可能性问题,也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88.
道员,源自明代藩臬佐贰,各道设置之初,其独立性远不及后世,均各带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两司职衔守巡各地。入清后,仍沿其旧制,诸道职衔、品级各不相同。随着道制的完善,道员的地位、作用日趋固定,遂有乾隆十八年停直省守巡各道兼两司职衔之举,同时定其品秩为正四品。自此之后,道员不再是藩臬佐贰的统称,而成一独立职官名称。道员职衔经历了一个从各道坐定职衔,到以一定原则兼衔任缺,再到逐渐弱化兼衔意义,并最终去兼衔定品级的过程。  相似文献   
89.
周晓晶 《收藏家》2012,(5):32-36
若描若绘的玉图画玉 图画,是指在玉器上雕琢绘画或书法作品作为图案装饰,这类玉器始见于宋代,盛行于清代,多以浅浮雕技法施于山子(图48)、插屏、笔筒、如意、扳指、鼻烟壶、佩饰、镶嵌饰等面积较大的玉器上。  相似文献   
90.
楚人(族)的起源地及其迁徙路线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楚史研究者的艰难研究课题。清华简《楚居》的面世,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本文在既有楚人源于关中平原观点的基础上,指出《楚居》12个早期地名皆在今陕西省境内:"畏阝山"即蒉山,在蓝田县境;"穴穷"即镐京,在西安市西;"乔山"即峣山,在蓝田县与商州区之间;"爰陂"即原陂,在蓝田县境;"汌水"即灌水,今赤水河;"方山"即华山,今华山山脉;"盘"即蕃,"京宗"即郑荆,皆在华县境;"哉水"即兹水,今灞河;"屈"即冢,今商州区境;"鄀"即上鄀,在洛河、丹江上游;"夷屯"即丹阳,今商州区境。这些地名位置的落实,为楚人源于关中平原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为楚文化之谜的破译奠定了新的历史地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