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洪武初年,明朝、北元政治中心皆处于东部,对地处东北亚的高丽十分重视,极力经营。洪武五年之前,明军在东北亚的势力逐渐增长,压倒北元的传统影响,高丽恭愍王王颛断绝了与北元的联系,结束了元朝、高丽传统的以政治联姻为纽带的政治联盟,与明朝建立了以"华夷秩序"为纽带的新的政治联盟。洪武五年"岭北之役"后,王颛面对北元复兴的态势与国内亲元派势力的再次活跃,采取了与北元暗中缓和关系的举措,后又在无法彻底倒向北元的情况下,选择彻底倒向明朝,征伐耽罗蒙古人,但却因此激化了与国内亲元派权贵的矛盾而被杀死,重新由亲元派权贵掌权的高丽倒向了北元。  相似文献   
742.
明代兵备道最初因弹压动乱而设,具备鲜明的军事特征。明中期后,为集中权力、增强对地方控制,明廷将兵备道与分巡道大量合并,致其于治乱之外渐具行政、监察等其他职能。目前学界将兵备道多驻于动乱或冲要之地归因于其治乱之职能,这其实是一种误读,忽略了兵备道本质上并非单纯的军事单位,而是重要的地方治理机构。以郴桂兵备道为例,梳理其由设立至嘉靖年间与分巡上湖南道的合并,再至万历时驻扎方案确定的过程,可知兵备道驻地选择与明廷地方治理策略密切相关。该策略转变下的兵备道职能拓展、巡抚间博弈等因素,对兵备道的驻地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43.
蜂蜡是古代人类可获得的最常见的天然材料之一,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蜂蜡类残留物的科技分析可直接提供古代人类对蜂蜡利用的科学证据。本文介绍了蜂蜡的产生与组成,梳理了蜂蜡类残留物的样品处理与检测分析方法,并总结了蜂蜡类残留物科学鉴定的依据,以期为古代蜂蜡利用与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44.
指纹元素分析对南宋郊坛官窑的起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30个南宋官瓷样品、2个效坛官窑的原料、紫金土和4个现代仿官瓷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NAA),测定每个样品中3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从这36种元素中挑选出9种指纹元素的含量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南宋官窑的釉料和胎料产地明显不同;南宋官窑有着长期稳定的釉料和胎料产地;遗址缸内的原料(35#)、练泥池内的原料(36#)、紫金土(37#)既不同于古官瓷的釉料,也不同于胎料。练泥地内的原料(36#)比较接近于胎料。现代官瓷的釉料和胎料与古官瓷的明显不同,说明它们的产地不同。  相似文献   
745.
得益于全面的文艺创作成就带来的影响力,苏轼书法很早就传入北方的辽,并影响到稍后的金。尽管目前尚未发现苏轼书法在西夏传播的直接证据,但据目前所见西夏中期的考古资料,特别是碑刻、文书,确实不乏苏风浓郁者。这在证明苏轼书法传入西夏的同时,也足以证明书法史上的"唐宋之变"并不局限于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746.
刘斌  杨钊  刘永婷  林嘉敏 《人文地理》2023,38(1):169-180
在新的流动范式认识下,“旅居”的出游方式因为更加自由和舒适的体验得到老年群体的青睐,当前研究主要关注偏“精英”色彩的老年人“旅居”现象,聚焦探讨这些现象背后的系列问题,但忽视了现象本身。目前一种更加大众化的老年人“旅居”现象得到蓬勃发展,但对其深层内涵与价值的探究鲜有见者。研究基于具身认知,聚焦现象本身,通过改良旅游者具身体验研究框架,采用既定程序的文本分析方法对样本深度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上述现象可参与群体广泛,舒适的异地休闲需求显著,活动具有高度的群体情感特性,承接空间接近过程相对轻松,舒适停留条件良好,老年人的日常休闲活动和社交群体能够更为便利和大众化的在异地实现有效延续与发展。研究将该现象命名为老年人休闲旅居,其能够成为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的有益补充,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7.
李振 《中国土族》2007,(3):52-53
唐代诗人李白以其非凡才华、磅礴气势吟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千古叫绝传世作,令万民向往黄河源。  相似文献   
748.
赵书 《满族研究》2001,(3):90-91
古代满族人发源于我国的东北,一到冬天白雪盖地,用手把雪攥成球,互相追打,成了儿童们喜爱的游戏。1644年,满族人来到了北京,这里夏秋时间长,冬春时间短,下雪的时间比东北老家要少,儿童们不能经常玩“打雪仗”的游戏了。怎么办呢?聪明的满族妇女想了个办法,用做衣服的剩下来的碎布缝成包,里面装上杂豆,以此代替“雪球”,让孩子们嬉戏。  相似文献   
749.
李振 《中国土族》2007,(1):66-67
礼赞穿越生命之河 我从青春年少时就在歌吟情有独钟的倒淌河,古稀暮秋时依然如故,让礼赞穿越生命之河,去迎接希望的春天……  相似文献   
750.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sheep husbandry, and has several indigenous sheep breeds. However, the exact geographic origin of Chinese domestic sheep remains unclear. To provide valuable genetic information for origin of Chinese domestic sheep, we performed an ancient DNA study on 22 sheep excavated from four Bronze Age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Northern China. Two lineages (A and B) were observed in ancient Chinese sheep, of which lineage A was predominant reaching a frequency of 95.5%. Furthermore, phylogenetic network showed that the most frequent haplotype in ancient sheep was the founder of lineage A.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ineage A may hold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of Chinese domestic sheep. Sequence sharing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ncient Chinese sheep had a close affinity to modern Chinese sheep.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breed structure among three modern Chinese sheep group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ir relationship to ancient Chinese sheep. Lastly, our results imply that ancient DNA analysis could provide a new way to investigate prehistoric East-West cont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