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篇
  免费   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经常产生气体或粉尘污染物,危害人员健康、影响文物安全。专业、科学、合理的通风系统,是控制和排除空气污染物最有效的手段。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通风需求与普通民用系统大相径庭,普通工程设计单位由于缺乏经验,经常造成工程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本工作以文物保护修复相关项目经验为基础,借鉴科学实验室通风系统设计方面的先进技术与严格标准,探讨了文物保护修复场所通风系统设计的思路、技术和关键指标,可为相关博物馆工程项目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2.
作为加固剂和封护剂,丙烯酸树脂B72(简称B72)是国内外应用极其广泛的文物保护修复材料,但作为黏接剂在陶瓷修复粘接、补全、涂层饰色流程中的应用比例及范围几乎未见相关研究实例。文章梳理了B72材料性能和配制方式,通过不同比例B72丙酮溶液固化及作业时间和应用状态实验,提出其作为黏接剂在陶瓷文物粘接、补全、涂层饰色修复流程中的应用比例标准、适用范围和配方比例。研究结果可为文物保护者提供B72简便高效的应用甄选方案。  相似文献   
993.
故宫宁寿宫花园延趣楼、萃赏楼内檐装修釉上彩瓷装饰嵌片,是研究乾隆时期釉上彩瓷的珍贵标本。本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和实体显微镜,对乾隆时期釉上彩瓷样品进行无损分析。结果表明,蓝色、胭脂红色釉彩的基底釉为铅钾玻璃,白色、黄色、黄绿色、绿色釉彩的基底釉为铅玻璃。白彩的乳浊剂和着色剂为砷酸铅;蓝彩的乳浊剂为砷酸铅,着色元素为Co;黄彩为铅锡黄Ⅱ型乳浊及着色;黄绿彩为铅锡黄Ⅱ型和Cu共同作用;胭脂红彩为Au着色;绿彩为Cu着色;黑彩需覆盖透明绿彩于珠明料上才能完全发色;橘红彩为赤铁矿着色和乳浊;棕彩则为赤铁矿和Mn、Co共同着色。本研究成果可为乾隆时期釉上彩瓷的原料与工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4.
故宫地下文物库开建于1986年,年代久,防震问题较为突出。为更好解决库房改造中遇到的困难,结合库房现状,研究提出了一种相对较适宜的防震措施。方案里提供的装置主要由夹头、导杆以及阻尼板组成,构造简单且便于安装。为评估其抗震效果,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选取了三条地震波进行时程分析。从结果中发现:故宫库房内的独立储藏柜抗震性能较差,九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储藏柜摇摆剧烈,甚至发生了倾覆。而采用装置后,组合双柜能通过增大的滑移距离更好地耗散掉地震能量,摇摆幅度均明显降低,最大仅为1.64°(El Centro波)。因此,分析结果验证了装置的抗震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5.
灵芝在中国古代被誉为仙药,是当代中医药考古研究的重要线索。随着考古遗址陆续发现疑似灵芝遗存,其鉴定工作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传统灵芝的鉴定依靠子实体外观鉴别和孢子观察,但古代灵芝遗存很难完整保存下来,孢子观察方法需要大量标准样品对比,工作量非常大。为了更加高效地鉴别出灵芝遗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利用显微CT成像,以田螺山遗址出土的疑似灵芝为例,对残留遗存进行了三维重构,并与当代标样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鉴别出灵芝子实体,为古代灵芝遗存的鉴别提供了新方法。与传统形貌对比方法不同,三维重构的方法不仅快捷、方便,且不受遗存外观的影响。该方法也可为其他具有特征性结构的古代植株的鉴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6.
也说泥筩     
就目前资料而言,"泥筩"名称当来自1966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征集的前凉升平十三年(369年)的"灵华紫阁服乘金错泥筩",为器物自名.无论从文献记载还是历史实际来看,均无法证明泥筩是"当时少数有收藏封泥嗜好的人制作的收藏工具".泥筩为储藏封泥的用具应无疑议.  相似文献   
997.
博物馆一直以中立、客观来宣扬自身对真实情形的表达。作为连接博物馆与公众的桥梁,博物馆展示的本质及过程是探讨博物馆真实性的关键所在。在博物馆场域中,从真实而具体的物件到有意义而抽象的展示,此重构的过程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意义的制造与政治的关切。博物馆展示过程中真实不可避免地被重构,同时博物馆又是权力—知识体系下的一个重要场域,但无论其如何重构,博物馆体现的仍是一种"真实",是一种可见的、相对的、被社会需要的"真实"。  相似文献   
998.
本次修复对象是北宋早期的墓葬壁画,该壁画的出土为弥补邯郸乃至河北宋代早期墓葬壁画实物资料提供了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对该壁画的保护修复,不同于以往揭取或整体提取的方法,该壁画采用切割砖体的方法。该方法能较好保留文物结构上的完整,保护了壁画的安全,也为后期的二次修复提供了可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999.
霞浦屏风山贝丘遗址出土了1件未知属性猪骨样本,拟通过骨样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揭示此猪个体生前的食物结构特征,通过与已发表有关数据进行对比来推断该猪的属性。为此,对该骨样进行了骨胶原提取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测定。测得该猪骨样本骨胶原的δ~(13)C值为-12.2‰,δ~(15)N值为4.9‰。碳同位素比值显示该猪的食物结构中既包含C_3类植物,也包含C_4类植物,但更偏向于C_4类植物。而氮同位素比值则表明此猪个体营养级较低,摄入肉食较少,但仍高于对照组野猪及部分陆地野生哺乳动物的营养级。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猪的食物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类的供应,应该是驯养的家猪。同时,该猪食物结构中的碳四植物来源提示该遗址可能存在粟作农业。  相似文献   
1000.
将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云梦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等简帛材料与传世文献比勘,重新审视汉初黄老之术的实质:"无为"只是手段,"治"才是目的,与汉宣帝口中杂以霸王道的"汉家自有制度"无分彼此。道家以"道"为起点,从老子开始,经百家争鸣,与阴阳、儒、墨、名、法诸家思想杂糅之后,变为两大支流:一支经稷下学者改造为"君人南面之术",亦即"无不为"的黄老之术;另一支由庄子将"独任清虚"放大为"无为"。《史记·论六家之要指》本已拨云见日,惜乎汉武之后,道家风头被儒术一遮,黄老风头又被老庄一遮,黄老之术的真面目才朦胧模糊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