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6篇
  免费   36篇
  185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配隶是流刑的一个变种,但重于普通流刑,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普通流刑只居作一年,然后就可在当地附籍为民,而配隶则要长时间做苦役。配隶并不一定将犯人罚入军队,而是多将其发遣到边远的州郡服役,所以常被称为配州。配隶在唐代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五刑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所致;其次是出于充实国防的目的。配隶刑对后世刑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2.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树一帜的考古学文化,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符号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可能与数字卦有关的符号类型,这对我们更进一步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张旺清  罗玉明 《安徽史学》2005,1(3):104-107
理论界在考察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时,往往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示、与其自身残存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国共合作的实际环境相联系,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要仔细阅读陈独秀的著述,不难发现,陈独秀在论述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时,是基于其社会历史进化观,这种社会历史进化观深受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影响,可以说,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才是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4.
张佩国  陈喜钠 《清史研究》2022,129(1):58-69
在清代的佛山镇,义仓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地方善举,成为地域社会的善举联合体。佛山义仓的运作机制,不是对宗族公产房支轮值原则的简单移植,而是将九社八图二十七铺的里社组织融入到义仓的管理中,且在义仓管理中,力求革除豪族对义仓公产的强占,从而使义仓成为佛山地方善举的母体。在社会联结的意义上,围绕北帝信仰的祖庙,在空间和象征上成为佛山镇公共管理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65.
环南海因其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对中国国家安全和对外合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产品层次,揭示了中国与环南海国家(地区)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格局,有助于加深理解中国与该区域的地缘经济竞合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国大陆与环南海国家(地区)的贸易规模不断增大.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越南、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的出口相似度较高,在世...  相似文献   
66.
张鹏丽  李育 《人文地理》2015,30(5):65-70
以兰州市为例,使用ASTER 30米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提取了兰州市周边所有地名信息;通过收集、整理地名,主要地名类型有:滩、坪、台、山、沟、湾、屲(洼)、岭、岘、梁、岗、咀等;通过地名与地貌分析,发现兰州地名命名及分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兰州市的地形地貌,且兰州地名类型的分布随高程呈现出一定规律;每一高程面上的地名数量与该高程面上兰州市的面积变化并没形成对应关系,在1800-1900 m、2100-2800 m高程,地名数量与面积对应较好;通过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地名命名系统和地貌之间的关系,说明在我国文化地理及自然地理等学科的发展中具有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67.
本文首先探讨了西方社会对乡村认知转型的基本思潮,其演进脉络经历了生产主义、后生产主义和多功能乡村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建立了从主体和功能两个维度进行乡村认知的基本框架,并从历史视角对中国乡村的认知变迁进行了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乡村的认知大致经历了牺牲型乡村和追赶型乡村两个阶段,直至城乡统筹的概念提出,才有一定的改变。本文提出了当前中国乡村的三重价值——乡村的农业价值、乡村的腹地价值和乡村的家园价值。基于这样的多元价值,尝试性地提出了"乡村复兴"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68.
潮湿环境土遗址的保护一直是非常困难的课题。当遗址与其他材质的文物共存时,保护难度更高。为了探讨遗址博物馆内病害发生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未来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措施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以杭州市萧山区跨湖桥遗址为例开展调查研究。发现盖棚可以防止雨水对土遗址的破坏,但造成了水和盐的单向迁移,是目前土遗址病害的主要根源。对于室内遗址博物馆,如何解决遗址土体水分单向迁移带来的破坏已经成为迫切需要开展研究的课题,建议尽快开展室内土遗址补水技术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9.
"泗水捞鼎"图是画像石(砖)中较为典型的汉画图案,集中出土于山东、江苏、河南、四川四省。不同地区的图案组合有同有异,根据图案组合和组合的变化情况,可以初步得出该图案流传路线依次为山东、江苏、河南、四川。到了四川后,捞鼎图像进入转变发展期,这里也是捞鼎画像最晚消失的地区,其图像结构的变化与移民的迁入以及当地葬俗等文化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应用电位活化理论分析和阐述了青铜器腐蚀的观点和防护理念。对青铜器腐蚀的全过程提出了致密膜保护期、保护膜破坏局部腐蚀期和小孔腐蚀粉状锈加速期三个阶段的看法。用高效钝化保护剂对处于不同腐蚀阶段的青铜器保护膜进行修复和改性 ,结果表明 ,理论腐蚀电阻RC 从 10 5Ω提高到 10 7Ω ,并具有可间断涂覆、可回复的特点 ,可应用于青铜文物的保护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