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1篇
  免费   5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张涵  孙九霞 《人文地理》2019,34(2):55-63
消费研究的爆炸式增长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消费热潮。消费地理的研究领域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已经大大扩展,超越了经济和文化之间的传统分歧,并逐渐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本研究关注传统节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消费实践,从不同的空间主体(在地的身体、流动的身体、固定的空间、临时的空间)对苗绣的消费过程进行分析,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解译施洞地区苗族和游客在传统节庆姊妹节中对苗绣的消费实践。研究发现,消费的话语和实践在特定的空间中定位身体,反过来地方又影响着具身化的消费实践。  相似文献   
42.
43.
《惜抱轩书录》为清代著名学者姚鼐所撰的四库提要初稿集,从其提要稿被《四库全书总目》采弃的情况中能充分地看出,姚鼐与当时的《四库全书总目》总纂官在学术观点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清代的汉宋学术之争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4.
张经建 《史学月刊》2007,1(9):80-83
战后,日本通过《日本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三权分立之原则和形式,但由于世界范围内的趋势、日本政体的问题和自民党的"一党独大"等原因,遂造成三权失衡即行政权急剧膨胀和立法权与司法权遭到严重削弱诸问题。  相似文献   
45.
张剑 《史学月刊》2007,1(6):48-52
《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末一个重要的宪法性文件,是各方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大纲的产生自有其合理的一面。虽然大纲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但诸多条文仍不乏合理性、进步性和民主性。大纲在中国宪政史上确立了根本法的地位,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了分权模式,初步确立了权利义务观念,与西方宪政初步实现了形式上的对接。  相似文献   
46.
张徐乐 《史学月刊》2007,(11):90-99,106
公私合营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旧中国留存下来的金融机构进行改造的重要形式,也是新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私合营银行从1949年出现到1957年归并入中国人民银行的过程,表明在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的复杂环境下,公私合营虽然是上海私营行庄公司唯一的生存选择和利益诉求,却也正是"公私合营"体制将私营金融业整个行业引向了历史的尽头。  相似文献   
47.
Much of the recent academic literature on spatial planning in Europe focuses on either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of planning frameworks and planning practices or on transnational and transregional initiatives and their impact on planning in European countries. From those publications, it can be gleaned how similar themes are translated differentially in different national contexts. Although it is also a great source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and harmonization, the phenomenon of the knowledge exchange within transnational expert networks of European planners at the level of cities has received less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knowledge exchange among planners in such a network is studied,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transfer agents” (academic and/or policy experts operating in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policy arenas) in the exchange process. It builds on the insights from existing literature on policy transfer and policy learning, and tries to add a new perspective on this body of literature from an insiders' perspective, i.e.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The idea is that policy transfer can be fruitfully approached as a process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producers, senders, facilitators and recipients. Often this exchange is to a very large extent a process of absorbing appealing labels for policy solut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or national policy levels, and then adopting an interpretation of it suitable to one's own context. The authors try to give meaning to this exchange process by using two mechanisms, i.e. social interaction and conceptual replication. By combining these two mechanisms the authors try to uncover which policy lessons are being transferred among seven European cities that joined the expert network on European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Pegasus).  相似文献   
48.
基于2005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和新山实地调查获得的资料,从城市移民在行业分布、职位、就业或经营途径、收入和政府经济政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探讨了华人与马来人城市移民的不同遭遇,比较了华人移民在吉隆坡和新山这两个不同类型城市中的不同境遇。得出结论:城市新移民中马来人比华人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扶持和发展机会,但华人比马来人拥有更多的投资方式和自己的企业,在城市中华人比马来人受访者的月收入要略高一些;在不同的领域,华人新移民在新山和在吉隆坡的就业或商业机会不同。  相似文献   
49.
安徽巢湖放王岗出土西汉漆器漆膜测试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为了解放王岗出土漆器的髹漆技术,采用了漆膜切片技术、X射线衍射粉末法、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和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漆器残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漆膜包含1~3层髹漆层,一些漆膜中存在着漆灰层;采用了HgS作为漆膜的红色呈色颜料;可能采用了混合大漆和其它有机物的漆料;特别是漆膜中发现了含量约在5%左右的石英颗粒,其成因和作用值得现代漆器业去研究。  相似文献   
50.
宪法危机与1919年南北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9年议和前后南北政府混乱的宪法依据,以及双方各利益集团的不同考虑,凸显出南北议和的一个难点:宪法问题.也正因此导致第二次南北和谈缺乏一个能够统摄各方的中心,并使南北军阀在和谈前期达成的利益妥协不能实现,和谈最终陷于瘫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