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1篇
  免费   5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慈利白公城遗址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该遗址出土了大量木质井壁及少量其他木质文物,为了解这些木材的特点,以及为木材保护提供相关的参考,通过徒手切片,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该遗址出土的10件木质样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中1件为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1件为冷杉(Abies fabri(Mast.)Craib),2件为湖南杨桐(Adinandra. acutifolia Hand.-Mazz.),2件为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4件为润楠(Machilus pingii Cheng ex Yang)。通过实验结果,初步推测井壁的制作在当时是比较重要的工作,此时已经在选择性地使用木质井壁原料。从树种适宜生长的环境上看,同时期该遗址附近可能是以阔叶材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气候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12.
张勇 《安徽史学》2021,(1):135-142
北宋时期,朝廷在淮南地区运河沿岸州军设置转般仓,这些州军具有了转般粮食物资进京的功能;又先后置发运司于真州和泗州,使其开始具有总管东南漕运事务的职能;盐利也集中于此,同时亦掌控着地方物资的上供经费.其他物资转输区域则经常出现改变转运方式的情形,中转区域改变了起始区域输出物资的运输方式,减轻了部分运输成本.起始区域在加重中转区域负担的同时,亦对中转区域的经济繁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章毅 《安徽史学》2021,(6):100-107
元明易代之际儒者的出处选择,不仅取决于个体的心性特质,更是当事人的身份背景和行事经历的反映.晚明史籍常将婺源汪叡视为明代开国时期重要的循良师儒,但却忽略了他对于洪武朝廷所秉持的疏离态度.元末动乱使汪叡有机会从默默无闻的乡儒崛起为绥靖地方的精英,但这一经历在明初却同样给他带来了无法避免的政治困境,以至于汪叡虽然曾短暂入仕,却始终难以充分建立对新朝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4.
张晓宇 《安徽史学》2021,(4):154-161
徐甫陈(1865—1917),又名辅臣,字襄甫、襄辅,安徽怀宁人,是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的外祖父.他一生先后在周馥、锡良、赵尔巽、赵尔丰、倪嗣冲等属下任职,历经河工、机器制造、钱粮转运、统兵、铸币、厘金等多项职务.1911年保路运动中,他率领所属的江安巡防营在泸州起义,与刘铭传之孙刘朝望建立川南军政府.通过家族口述与"E考据"、馆藏文献等多重手段结合考证,可以较为完整地还原徐甫陈的一生.家族记忆能够为文献考证提供人物生平、履历、官职等重要线索,而历史文献则可弥补家族记忆之不足,纠正家族记忆中的偏差.中国人重视家族观念,家族史也是大历史的折射."E考据"则为史学参与现实社会生活,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张春海 《安徽史学》2021,(5):121-129
在蒙古将征服高丽正式作为目标前,高丽人出于对"夷狄"的不认同,不承认"兄弟之盟"事实的存在,代之以"约和""和亲"的话语.在将征服高丽正式作为目标后,蒙古人亦不承认"兄弟之盟"的存在,而以"投拜"话语置换.正式臣服蒙古后,同盟史与高丽人在认同背景下建构的臣服史之间存在张力,他们又试图对之进行重构或覆盖.但在某些关键时刻,高丽人又会将同盟史的记忆唤起,发挥其特殊功用.  相似文献   
16.
Review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