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傅宁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2):78-88,封四
近十余年来,在契丹民族肇兴之地的内蒙古地区,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陆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辽代玻璃器。尤其是一些瓶、壶、杯等盛储器皿的发现及其特殊的造型和装饰特征,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随着科技检测手段的陆续运用和国内外同类资料的不断增加,为我们了解和认识辽代玻璃的成份构成、比较东西方不同的器物造型和装饰技法提供了可能,这也无疑会提升我们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本文不惴浅陋,拟从内蒙古地区发现的辽代玻璃器的类型等方面分析入手,探讨辽王朝时期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状况,以就正于方家。一、辽代玻璃器的发现及其类…  相似文献   
82.
试论民族旅游的行业特征及其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旅游业,摆脱了物质产品体系的既有规格和规范,依托各民族恒常的自然景观、鲜活的人资源,借助游客这一消费群体的流动,来实现其市场价值。此外,又能驱动各民族之间的化交流和化互动,发挥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3.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倍受各方关注.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大型实景舞台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重要栽体形式,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效应.基于恩施腾龙洞<夷水丽川>实景舞台剧的实践表明,大型实景舞台剧确实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形式,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成功路径.同时,这种转型必须遵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必须与天然物质景观交融呼应,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84.
洪亮吉十四岁学习写作八股文,开始科名之争。在科举之路上跌打滚爬了三十多年,四十五岁成进士,两年后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四十八岁奉命视学贵州。从其考生、考官、学政的经历可以管窥乾嘉年间科场实况,这对于研究乾嘉年间的科举制度有很大的认知价值,亦有助于了解当时的士子心态与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85.
傅举有 《收藏家》2010,(5):29-34
中国古代盛行佩剑之风,尤其是战国和汉代,只要是有点地位的男子,几乎是无不佩剑的。《后汉书·舆服志》刘昭注:"自天子至于庶人,咸皆带剑。"考古发现,一些规模较大的战国男性墓中,大多有剑随葬。汉画像石、画像砖、帛画、壁画上,多有佩剑的男子(图1-4)。在当时,  相似文献   
86.
鉴于考古工作中发掘现场情况的不确定性,为改进我国古墓葬遗址等发掘现场的传统探测方法,探讨利用自动化技术,设计开发一套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在无考古人员进入墓葬发掘现场的情况下实现预探测功能。该系统主要面向古墓葬遗址的发掘考古需求,由远程监控端、机器人及传输线缆组成。采取分体模块化设计小尺寸机器人,使其可简便拆装成直筒式或车体式两种外形,以适用小直径手工探洞或大直径盗洞两种不同形式的发掘入口。机器人本体集成视频采集及气体传感等环境检测功能模块.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传输线缆发送至远程监控端。远程监控端提供窗口化的监控界面软件,该软件在Micro 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平台下完成,在显示并记录采集所得图像和数据的同时,可对机器人的部分模块进行控制。该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设计制造后在陕西省三个古墓葬遗址进行了实地测试。研究结果显示,数据采集准确及时、视频图像清晰可靠、整体系统运行稳定、可操作性强,基本满足了考古发掘现场的实际需要,推进了考古发掘工作的科技化进程。  相似文献   
87.
傅娟 《四川文物》2006,(4):75-80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综合比较,可以认为,四川、重庆汉墓出土的以吐舌为基本表情形态特征的陶塑造像,其出现受到早期佛教传入影响的可能性似可否定,也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其与楚地出土吐舌“镇墓兽”之间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这种文化遗存,或许与巴蜀地方流行的某种巫术形式有关。  相似文献   
88.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周围地层和周边古建(构)筑物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分析隧道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因素及处于影响区域内古建(构)筑因地层扰动带来的安全风险,针对性地研究并提出盾构施工对文物建(构)筑的保护和控制措施,尽可能规避和减少盾构施工对古建(构)筑物的扰动和损害,以保证文物安全,实现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9.
河南新乡石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并考证了自20世纪50年代初平原省时期辖区内发现并保存下来的一批石刻文物.其来源地包括了现在的冀南、鲁西、晋东南和整个豫北地区;时代上迄魏晋,下至明清;品种包含有石刻造像、造像碑、墓志、石棺铭和碑帖等部分.通过对上述文物的综述考证,初步揭示了新乡所藏石刻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等价值,为研究豫北一带地方历史提供了必备的材料.  相似文献   
90.
文章反驳了目前比较流行的花木兰故里在河南省虞城县、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河北省完县、陕西省延安市等说法,并通过《木兰诗》中提及的“天子”与“可汗”关系以及木兰行军路线,断定花木兰应是内蒙古准格尔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