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李全民  谢寅骧 《人文地理》1996,11(Z2):28-30
本文在简要介绍济宁市区域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京九铁路对济宁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提出了借助京九铁路发展区域经济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2.
澳门旅游业有其特有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对香港的过分依赖、周边地区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治安不佳等方面的隐忧。为此,对博彩业进行改革、对其历史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加强治安工作及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作用,成为促进澳门旅游业未来健康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53.
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中国古代典籍中“史才”的不同概念 ,认为“史才”在中国古代具有三种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即史学主体综合素质之一 (修史的才能 )、史学主体的综合素质 (才、学、识、德 )、史学主体 (史学人才 )。由于“史才”最基本的含义是修史才能 ,为史学工作者职业身份确定的标志 ,因此它也成为包括史学“三长”及“史德”在内的史学主体综合素质的代称 ,并进而指代史学主体本身。从“史才”概念出发 ,弄清其不同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有助于加深对古代史学主体素质理论的认识和探讨。  相似文献   
54.
本文分析了乌尔第三王朝和古巴比伦时期的两件分家文书.文件表明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家庭生产资料中,奴隶作为动产的主要部分在家庭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家庭在生产劳动中大量使用男女奴隶劳动力,说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建立在奴隶制社会上的农业文明,古代两河流域社会是奴隶制社会.  相似文献   
55.
謝思煒 《中华文史论丛》2011,(4):101-117,393
杜甫交遊及杜詩所涉及之當代人物有數百人之多,舊時注家如黃鶴、錢謙益、朱鶴齡等搜求考校甚廣,近年陶敏、陳冠明等學者亦續有考證。本文就檢校所及,補充若干,條列如下。  相似文献   
56.
谢如祥 《神州》2011,(3X):146-146
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轻松、和谐、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以趣味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心智发展为重点,让学生经常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7.
本文结合审查第二轮部分市(县)志稿实践,从四个方面阐述大事记在志书中的作用及撰写大事记应该注意的问题。一、大事记在志书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二、大事记的收录标准与大事遴选;三、大事记的编纂体例;四、大事记事条的撰写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
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学界在西北边疆史地文献整理、西北边疆经略与边疆管理、西北边疆民族史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改变传统的研究路径,全面、系统、综合地研究西北边疆财政、边疆民生、边疆生态、边疆地区"内地化"进程、边疆民族地区对国家认同等问题,是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需要认真对待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经世”意识与南宋川陕边防史地类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时期,川陕地区战略地位突出。为了给边疆防御提供借鉴,川陕边防史地类文献大量涌现,探讨川陕地区历史与地理之风日益兴起。本文在梳理南宋川陕边防史地类文献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出其强烈的经世思想、重视地图的作用、突出的地理学成就等特点。  相似文献   
60.
南宋时期,四川的战略地位突出,为了给边疆防御提供借鉴,探讨历代王朝经略四川经验教训之风日益兴起,郭允蹈《蜀鉴》的出现就是这一需求的具体反映。文章就郭允蹈《蜀鉴》产生的原因与时代背景、《蜀鉴》的内容与地理学成就、《蜀鉴》的经世思想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