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沿着古“海藏通衢”、沿着今天的青藏公路,出湟源向西南行约25公里,在日月山北麓的东科寺河北岸之山坡上有一处坐北朝南的寺院,便是闻名遐迩的藏传黄教寺院东科尔寺(又名洞阔寺)。约在1488年前后由东科尔一世达哇嘉措创建于西藏安多地区,达哇嘉措也因此而称为东科尔活佛第一  相似文献   
72.
目前对宋代官窑瓷器的科技研究成果主要是在测试南宋老虎洞窑、郊坛下官窑等窑址瓷片基础上取得的,尚缺乏对宋代官窑完整器的科技分析和研究。本文采用荧光能谱仪(EDXRF)在无损情况下对故宫博物院藏35件宋代官窑瓷器青釉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测试,并结合文献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宋代官窑瓷器青釉成分的组成特点及规律,为进一步揭示宋代官窑特征、深入探讨北宋官窑是否存在的问题、研究明清仿官窑以及区分宋官与仿官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匍有土田考     
1973~1974年,在江西清江吴城进行三次考古发掘[1],出土青铜、陶、玉、石等器物五百余件.发掘简报把该遗址分为三期,第一期相当于郑州二里岗上层文化,时间为商代中期,第二期相当于安阳殷墟文化的早期和中期,第三期略相当于殷代晚期,可能延续到周初.  相似文献   
74.
"大代持节豳州刺史山公寺碑",2004年7月发现于甘肃省宁县,碑身仅存上半部.残高1.35、宽1.1、厚0.37米.碑四面均刻有文字,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北魏正始元年(504),持节、督豳州诸军事、冠军将军、豳州刺史山累为孝文帝建寺立碑之事的题记,以及豳州地方官吏的题名,分布于碑阳、碑阴下部和碑两侧;二是碑阴上部隋开皇六年(586)的一个造像题记及佛社成员的题名.此碑吴荭等人有文章介绍其基本情况,另附有碑身局部照片、碑阳和碑阴拓片、录文等内容,并对碑中内容做了分析[1].  相似文献   
75.
魏礼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汉学家与翻译家,出版的译著及书籍三十余部,发表文章百余篇,是一位兴趣广泛且多产的学者。魏礼的汉学成就无论在翻译与研究领域,与敦煌学都颇有渊源。从1917年初次接触敦煌绢画到他离世,终其一生魏礼都对敦煌学给予相当的关注。他对敦煌绢画的研究成果至今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76.
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之一。商代王都人口众多,对盐的需求量甚大,在当时生产和交通条件都不发达的情况下,单靠从商都之外运入,恐怕难以满足。今天的豫北地区在商代虽然比现在温暖湿润,生态环境良好,但仍然存在某些盐碱性土壤。因此,殷都食盐除了从山东、山西以及四川等地区输入外,普通百姓也可能就地取材,制造土盐,以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77.
袁靖 《南方文物》2010,(4):18-25
<正>夏鼐先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是中国杰出的考古学家,是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今年是夏鼐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  相似文献   
78.
饮食文化是认识和研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包括内地饮食文化在内的西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祖国内地文化。从考古发现来看,汉唐时期祖国内地饮食文化在西域的传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食物品种的西传,生产技术、日常饮食用具等的西传,饮食礼仪、观念的西传。  相似文献   
79.
2010年12月3日-5日,由辽宁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主办的"纪念<满族研究>创刊25周年暨促进满族文化研究发展繁荣论坛"在沈阳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80.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dity economy, towns became a new form in China’s urban landscape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f those towns, Jingdezhen, Zhuxianzhen, Foshan and Hankou, which were titled “The Four Famous Towns” in China, entered into a phase of thriv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ir economies mostly c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resource-exploitation typ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ype, and the commodity-distribution type. There were in fact several common factors found in these four towns. However, as Chinese history moved into its modern phase, foreign inputs, new social forces, and changing political systems all posed serious challenges to traditional towns. Modern development in the four towns took divergent paths. The town of Hankou developed rapidly, but the other three towns declined. From the different fates of these towns, important factors of urban modernization can be pried 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