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4篇
  免费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襄樊邓城区域是楚文化遗存分布的一个重要区域。1971年以来先后发掘了四处楚文化遗址和八处楚文化墓地,并出土了大量的楚文化遗物,其时代可分为春秋早、中、晚期和战国早、中、晚期。本文对该区楚墓地的分布、特点、性质、墓主人身份和与邓城遗址及周围遗址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2.
王新青 《敦煌学辑刊》2006,3(3):133-140
现代维吾尔语第三人称代词单、复数u/ular,在古代文献中常被写作ol/olar。本文运用历史语言学的方法,系统考察了ol一词的用法,认为该词的演变过程应为:in*〉*αν〉ov〉oλ〉o〉v。  相似文献   
83.
20世纪50年代以来,宁波地区两晋墓葬发掘已不下百座,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分布状况、形制结构、营造方式、纪年铭刻、随葬器物、装饰风格等的分析,反映出该地区两晋墓葬的特点以及流行的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84.
基于考古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梳理了乡宁之鄂、沁阳之鄂、随州之鄂、南阳之鄂的地望变迁。西周早期为南控南淮夷、荆蛮,周封鄂于今随州。周夷王时,将鄂迁徙到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新店乡西鄂故城一带,周代南土防线亦随之收缩。约在春秋早期楚将南阳盆地纳入政治版图之时鄂国已消亡。战国中期前后,西鄂为楚封鄂君之地。垂沙之役后,鄂君东迁大冶鄂王城,始有东鄂。秦及汉初于东鄂故地设鄂县,其后又在南阳鄂国故地设县,因江夏先有鄂县,故称南阳之鄂为西鄂。湖北简称鄂与西周时期随州鄂国或南阳西鄂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行政区划变迁及武昌九省通衢的地位日渐重要有关。武昌有“鄂”之别称,是湖北省简称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5.
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所辖磴口县位于河套平原西部,地处西北农牧交错带,清代属阿拉善王爷的封地。由于该地便利的沿黄灌溉和黄河水运条件,晚清以来天主教会以此地为中心,通过开垦土地、修建灌渠、招徕陕甘等地汉族贫苦农民等方式,在磴口地区建立起天主教社会。发展至民国时期,伴随着汉族移民逐渐聚集,甘肃省及由甘肃分出的宁夏省都试图延续清政府“蒙人归旗、汉人归县”的以属人管理为原则的政策,将政治势力伸展至磴口,并建立县治。在磴口地区行政区划设置中的政治角逐和利权争夺,一方面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央政府的边疆政策;另一方面体现了边疆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立场的各种势力对政区设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对历史经济地理进行清晰的学科边界界定,既无必要,亦无可能,不妨将其视为一个研究领域.该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应是历史时期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展开过程和空间分布.这个领域是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三个学科的交叉地带.  相似文献   
87.
王宇 《东南文化》2007,(3):66-68
根据《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吴越民歌,探讨了吴越民歌在我国民歌史上的地位,而《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吴越民歌应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之源。  相似文献   
88.
《永恒的文明──洛阳文物精品陈列》是洛阳博物馆新近推出的又一精品力作,并喜获殊荣。本文从内容的构思、艺术形式的设计等方面,对该陈列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9.
现代中国地方主义的政治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续添 《史学月刊》2002,2(6):80-86
“地方主义”一词,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其后至今被较多地使用;中外关于地方主义的阐释也颇为复杂;依据这些阐释和对“地方主义”一词的解构,结合现代中国的实际,地方主义的内涵应是地方心理观念、地方政治意识、地方政治行为及其思维和行为模式这样一个结构。关于现代中国地方主义的界定,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应是基本标准;中央政策是一个重要标准;国家的政治传统是一个参照的方面。界定的立足点应在于:它必须出自地方,是地方的意识和行为;它的基本方面是地方对中央;它的本质是地方同中央争权夺利。  相似文献   
90.
王中忱 《日本学论坛》2002,17(3):127-132
本文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开得轰轰烈烈但现在已经被文学史叙述遗忘的亚非作家会议为研究对象,追溯战后中国,日本作家在和亚非新兴的独立国家的文学接近的同时,突破分别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在反对新殖民主义的旗帜下获得广泛开展文学交流基础的历史过程,也对当时中日两国作家出于现实斗争策略考虑,共同回避对近代日本殖民主义历史的反省的时代局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