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14篇
  1124篇
  2025年   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赵榆 《收藏家》2012,(7):83-88
我曾经在2010年撰写过一篇《文博对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推动与支撑》,讲述了文博系统对于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大多数人仍认为,文博界对于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一直是思想保守,述而不作,行动迟缓,政策滞后,甚至是阻碍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甚至连有些在文博系统工作的同志都不敢接受我的观点。因此,有必要在两年之后再谈文博对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推动与支撑。  相似文献   
162.
曹静 《收藏家》2012,(6):18-24
在我国璀璨的古代文明世界里,钟铃文化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追溯"钟"的起源,现存史籍记载不一。如《吕氏春秋》:"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皇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  相似文献   
163.
2007年,内蒙古长城资源调查队在调查乌兰察布一呼和浩特段明长城大边时发现一处石刻,刻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主要记述了兴筑石刻附近长城的时间、修筑者、所修长城的起止位置及长度等,为研究这段明长城的修筑史提供了一份价值极高的文字资料。同时,明代洪武年间北边防御体系的建立与这段长城关系密切,长城与沿边卫所共同构成了点线结合的综合防御体系。永乐时期,明朝调整了北边防御战略,北边防线南撤,这段长城的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4.
黄昊  武菁 《安徽史学》2012,(3):103-113
抗战初期,新桂系参考广西经验对安徽县政进行了初步改革。1940年起,新桂系安徽省府推行国民政府新县制,内容包括行政机构调整、民意机关创建、国民兵团编整、干训体系完善等诸多方面。改革所带来的基层政权人员与机构的正规化及对地方自治的有限试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国安徽政治现代化,并为安徽省府进行社会动员、坚持敌后持久抗战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制约,改革最终未能摆脱近代中国官治吞噬自治的政治窠臼。  相似文献   
165.
本文探讨了寨头河墓地的布局及墓葬特征、年代、族属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寨头河墓地的年代集中在战国早中期,个别墓葬略有早晚,其文化面貌复杂、多元因素共存,既包括了西戎文化因素、三晋文化因素,又包括少量的北方系青铜文化的因素,个别遗物与寺洼文化或有渊源关系。但是无论如何,寨头河墓地的文化内涵主体是以\"铲足鬲\"及各式杂色陶罐为载体的戎人遗存,它是一处与魏国关系密切的戎人墓地。  相似文献   
166.
对隋唐都城设计尺度的还原分析表明,两京的尺度设计分别以数字"九"与"七"为基数控制宫、宫城与皇城、郭城、市、苑囿的东西广度,并以9:10与1:1为基准比例,确定全城的尺度结构与规模。两京的设计与布局方法与萌生于北魏洛阳,并影响到了同时期东亚其他都城的布局设计,同时也对唐以后中国历代王朝都城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7.
赵榆 《收藏家》2012,(2):81-88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从1992年首场北京国际拍卖会开始,已经整整走过二十个年头了。这二十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没有经验,到初步走上规范,取得辉煌的成绩,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得到了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8.
Yu Liu 《European Legacy》2010,15(3):301-315
Studies of Sir William Temple usually associate him with the English Battle of the Books. Since his defense of the old against the new in European arts and sciences was known even in his day to be inadequate, his role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England has so far been largely trivialized. Challenging this conventional reading, this essay strives to show that the innov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emple's aesthetics wa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his somewhat known—but hitherto insufficiently scrutinized—longstanding interest in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the Far East.  相似文献   
169.
大汶口文化的骨牙“雕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汶口文化的骨牙“雕筒”是大汶口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然而对于它们的用途和功能却一直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对其形制以及它们在墓葬中安放的位置及与相关器物的关系之考察,确认不同形制的骨牙“雕筒”具有性质不同的用途和功能。其中A、B型“雕筒”可能是一种与宗教有关的器具,而C型“雕筒”应是套在斧钺(锛)类器物木柄尾端的饰件——即镦。不论是作为宗教器具还是礼仪用具(附件)的“雕筒”,显然都是当时社会中具有特殊身份的人们才能拥有的。环顾各地的发现,类似大汶口文化骨牙“雕筒”这种特殊随葬品的出现,当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而得以管窥当时社会权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70.
本文分析了隋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特殊状况,指出隋代北方铭刻的主要成就是逐渐摆脱了前朝篆隶书体而形成了楷书书体,南方的纸书在跃出章草畦径的过程中初步酝酿出草书的章法,楷书已成熟定法。“书”之所以能够有“法”并且成为一门高雅的艺术,是因为隋代完成了“普法阶段”,最好的例证就是智永和隋贤的存世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