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犹太艺术的发展史上,以摩西律法为核心的犹太教的神学观念,对犹太艺术观念及艺术形态发生了十分重要的规范作用。一方面,犹太人的音乐天赋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通过音乐犹太人深厚而复杂的宗教神圣寄托及世俗精神生活都找到了表达媒质;另一方面,犹太艺术的抽象精神作为一种重要传统,在犹太文学特别是希伯来《圣经》的文学特质上有突出的表现。在《圣经》中,运用了众多非具象化的修辞方式、技巧,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圣经》文学特质的修辞手法是象征和意象。这种规范作用往往是经由了从宗教观念到文化观念的转化而发生的,因而这种文化规范的效用是极其隐在、深刻和广泛的。  相似文献   
32.
A stem was discovered in the Yanghai Tombs, Turpan District in Xinjiang, China. Anatomical features showed it to be of grape (Vitis vinifera L.). Radiocarbon dating indicates it to be nearly 2300 years old, which would suggest that there was grape cultivation at least from that time. To date, this is the earliest physical evidence of V. vinifera cultiv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33.
南阳丰泰墓地的时间跨度由战国晚期至东汉晚期,其文化内涵在器物形态、组合特征、墓葬结构等方面都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战国晚期,南阳地区政权更迭频繁,韩、楚、秦的文化势力也因此相继出现,共存发展,至战国末期形成了融三者于一体的新型仿铜陶礼器组合,并在秦汉时期迅速发展,成为主流的文明形态。与此同时,以双耳罐为代表的楚系地方文明不绝如缕,顽强生存。两者共同构成了秦汉文明的基础。这种新型仿铜陶礼器文明自身的发展变化,及其与楚系地方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印证了秦汉中央集权政治统治力的强弱变化,以及秦汉社会盛衰的历程。西汉晚期以后开始流行的模型明器,则昭示着新的丧葬观念、丧葬礼仪的诞生。  相似文献   
34.
在殷墟甲骨中,历类卜辞几乎都刻在牛胛骨上,这已经是学界的共识。学者虽曾举出一些历类用甲的例子,但这些例子或属伪刻,或为错辨甲骨质料,或是字体分类有误,都不能成立。本文指出,《合》20994是一版罕见的历类背甲,是目前能够确定的唯一的历类用甲之例。该例对全面认识历类使用甲骨的情况、探讨历类用骨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经学消亡,其所述历史"神话"被否定,经学作为史料寄身于史学门下。按照中国学术"古今之变"的这一大线索来看,章太炎的"六经皆史"说对于中国学术、思想的现代转型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和意义。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后世学者基本上按照这一线索将章太炎以"六经皆史"为要义的"古文经学"进行一分为二的评说:一方面肯定章太炎破除由经见道、通经致用的经学思维,将"六经"历史文献化,使儒家六经从神圣宝典下降到了古史资料地位。另一方面,又批评其"六经皆史"之说终未能脱离儒家经学的羁绊,仍为尊经崇圣的观念所困。这样一种以"传统/现代"为框架的二分法往往使我们忽略章太炎"古文经学"形成发展的内在轨迹和自身意图,从而造成对章太炎学术思想的割裂和简化。章太炎的《春秋》、《左传》学是其"古文经学"的主干,最能表现其"古文经学"形成发展的内在自身的思想轨迹。本文试图追迹章氏《春秋》学的变化发展,并以《春秋》学为中心,考察其"六经皆史"说的本意,提示其中值得重新审视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6.
姜云珂 《文史月刊》2012,(Z3):100-102
美国国会于1882年签署通过的《排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意义上以种族为限制依据的移民法案。二战期间,中美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在战争进入全面转折阶段之后,1943年《麦诺森法案》出台,《排华法案》终结。这一进程的背后是各方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与妥协。本文通过解读美国《纽约时报》1943年所载有关存废之争的报道,试图从另一个视角来审视《排华法案》为何在二战期间被终结。  相似文献   
37.
忠烈祠是国民政府为祭祀在战争中为国家忠勇牺牲的官兵和民众的神圣场所.国民党江苏省地方各县市筹建忠烈祠的活动经历了抗战胜利前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国民政府根据变化了的社会、政治环境,对忠烈祠功能进行了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诠释.忠烈祠功能的嬗变,使民众与政府之间在国家象征体系的构造上,产生了或互补、或冲突的关系.这对江苏地方忠烈祠的筹建产生了深层影响,从而导致前后两个时期不同的建祠结果.  相似文献   
38.
中共建党与近代上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作为工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都市的上海,为中共成立提供了最适宜的地理环境。以上海工人为主体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阶级觉悟的提高,为共产党的创建奠定阶级基础。上海发达的媒介网络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提供便利条件。伴随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上海成为先进知识分子的集聚与活动中心。以陈独秀为核心的《新青年》编辑部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则为中共上海发起组提供基本成员,上海发起组实际担当了组建中共的临时中央。中共在上海的成立是上海近代化的结果。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初期的活动,构成上海近代史的华章。  相似文献   
39.
汉魏之际的历史变迁杂而多端,但在表层的历史运动之下始终潜伏着一条宗教神学的隐线索。曹操收编太平道、抚接五斗米道势力,集中控制方士,乃至挟天子,目的皆在暗争天命。曹魏欣赏曹操真人之号,具有同样的宗教政治内涵。曹操一生所经营之天命在吾的魏氏圣化大业,随曹丕黄初元年受禅而得实现。从曹操势力兴起以至汉魏禅代,其间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原始道教牵涉至深。  相似文献   
40.
自唐宋迄明清,甘肃地区历来是茶马互市的主要地区。甘肃南部地区山川密布、古道纵横、风景殊绝、文化绚烂,堪与滇藏、川藏线茶马古道相媲美。本文主要就明清时期甘肃地区的茶马互市及茶马古道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