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3篇 |
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147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65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77篇 |
2012年 | 78篇 |
2011年 | 127篇 |
2010年 | 108篇 |
2009年 | 123篇 |
2008年 | 109篇 |
2007年 | 106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86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从考古看丝绸之路祁山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北经陇南通向陇右天水地区的祁山古道,是四川与黄河流域沟通并通向中亚、西亚、北非和欧洲的重要的通道之一,但长期以来被学术界忽视。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晚期,逐渐形成了一条以渭河上游的天水为中心.东连渭河中下游的关中平原乃至中原,南经陇南至川北嘉陵江上游,然后经涪江、成都平原、大渡河下游至云贵高原西北的彩陶文化传播线路。夏商西周时期,中原夏文化、西北寺洼和早秦文化经天水、陇南与早蜀文明发生了密切联系。春秋战国时期,在区域交通的基础上,文化传播线路形成了川蜀经陇南、天水与中亚、西亚、北亚地区联通的国际贸易通道。 相似文献
13.
鄩氏诸器铭文及其相关历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代金文所见之鄩氏,应该是文献失载的子姓之国或子姓之族,乃殷商王族之支庶,或为殷末征人方的直接产物,其地望大致在今山东济南附近。周人入主中原后,鄩氏臣服于有周,甚至直接成了齐国的附庸。两周之际,该族曾经与曹姓之邾、任姓之吕或曹姓之莒等小国联姻。春秋晚期,则为强齐所吞并。而传统的莒国改姓之说,尚有疑点,曹姓之说或更为可靠。至于鄩仲匜铭中的(?),实为吕子二字的合文,其中的(?)符,是借笔合文的指示符。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朝廷在淮南地区运河沿岸州军设置转般仓,这些州军具有了转般粮食物资进京的功能;又先后置发运司于真州和泗州,使其开始具有总管东南漕运事务的职能;盐利也集中于此,同时亦掌控着地方物资的上供经费.其他物资转输区域则经常出现改变转运方式的情形,中转区域改变了起始区域输出物资的运输方式,减轻了部分运输成本.起始区域在加重中转区域负担的同时,亦对中转区域的经济繁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探讨文化和经济的关系,重点论述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滞缓或促进作用,并以宁夏的区情进行了例证。 相似文献
16.
光纤反射光谱是一种完全无损的颜料鉴别方法,适合用于精美珍贵的彩绘文物颜料工艺研究。光纤反射光谱在国际文物研究领域已成为一种较成熟的方法,而国内由于缺乏反射光谱数据库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本研究探讨了颜料颗粒度和产地对反射光谱的影响,对蓝色系、绿色系、红色系和黄色系颜料的反射光谱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其用于故宫博物院建筑彩画和书画文物的颜料分析中,证明光纤反射光谱确实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颜料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记述人物的成就有诸多方面,其中"成功地刻画特定历史环境的人物形象"尤其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和大力阐释。《伍子胥列传》、《魏公子列传》、《袁盎晁错列传》等名篇,不仅展现了这些人物生动感人的性格、神采,而且深刻地反映出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的特点,因而为我们提供了撰写历史人物传记的成功典范。我们要认真借鉴《史记》的成功经验,努力实现对传统史学精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探求在当今历史书写中如何做到既能生动地刻画人物的活动、性格、气质,又能凸显其所处的时代特点,从而有效地克服历史著作平淡乏味的缺陷,使我们撰写的史书更能受到大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生态问题是当前政府和学术界都十分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也是关乎当今和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贵州的世居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社会、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形成了本民族的生态知识和传统生态理念。本文着重从贵州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态理念:和谐理念、保护理念、风水理念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陈晓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5,25(2):93-101,182
辽、金、元三朝皇帝每年皆例行驻夏活动,习称"夏捺钵",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以炭山避暑最为引人注目。作者从四库本宋元文献中所见"阿延川"、"上京"两名入手,认为"阿延川"本作"爱阳川","上京"实乃"上陉"之误,两地皆位于炭山(金莲川草原)范围,并对清人认为"爪忽都"亦指金莲川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陈志刚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5,25(2):132-139,183
考察新疆哈密民田是了解近代哈密社会变迁的一条有效途径。道光年间,在林则徐主持下哈密出现了第一块民田。民国初年,哈密屯田民田化使民田面积进一步扩展。20世纪30年代,哈密回王世袭特权被取消,札萨克制下的土地朝民田方向发展。同时,哈密县政府限制清真寺的世俗权力,维吾尔人与汉人之间开始民田买卖,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