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2篇
  2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叶舟 《民俗研究》2009,(3):184-203
隋唐以来,武烈帝陈果仁便是常州及附近地区重要的神祗,在江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并被列入官方正祀。但陈果仁本人的事迹却在正史编纂和民间传说中,有着极大的差别,并渐渐地从历史性的形象转化成为复数性的、非历史性的形象,呈现出一副极为复杂的图景。而官方、士人、民众等不同社会阶层对待他的态度也并不一致:国家力图实现对民间信仰的控驭,地方士绅则希望以此来维护地方利益,普通百姓则可以通过信仰来获得心理慰藉和进行娱乐。而正是通过民间社会和国家间的不断互动和交换,民间信仰才得以发展起来。基于此,本文便拟通过考察陈果仁从人到神的过程及其在民间的影响,来展现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在社会不同阶层中所体现的不同图景,以探讨民间信仰与官方意识、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2.
1941年4月签署的日苏中立条约,一方面对苏联有利,另一方面也对日本有利.这种双重性质反映在中国,一方面对共产党有利,另一方面则对国民党不利.同时,由于日苏变相承认满、蒙①,极大地刺激了广大国民的民族情绪.基于以上多种原因,日苏条约在中国引发了巨大的政治争议.中共全力支持,国民党强烈不满,而一般社会舆论则首先质疑苏联的对华政策,继而又质疑中共的民族性.日苏条约在今天看来,仍然很难根据某一个方面的立场,做出完全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它仍将作为一个双重或多重性质的条约,而长久地留在历史的争议之中.  相似文献   
153.
近代学术期刊的出现与史学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术期刊出现之后 ,重视反映史学研究成果和史学界动态的学术期刊主要有两类 :专门性史学期刊和高校学报类期刊。前者对历史学科的综合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后者则以发表高水准的学术论著而对史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学术期刊适应了现代史学发展的要求 ,对史学发展的意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4.
一般认为,扬州槐泗"隋炀帝陵"是清代学者阮元错误考证的,但这一说法并不准确。槐泗"隋炀帝陵"是明代认定的,造成错误认定的原因主要是与隋炀帝墓有关的地名雷塘所指范围发生了变化。自唐代起,雷塘或为政府用于灌溉漕运,或被民众占垦,时兴时废。作为重要的水利设施,数百年间雷塘不断被修浚,面积也随之缩小。虽然阮元是再次确认错误结果,但因他本人有较大的影响力,槐泗"隋炀帝陵"长期被广泛接受,直到2013年曹庄隋炀帝真墓的发现,这一结论才被推翻。  相似文献   
155.
Until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paid to the question of 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its citizens and the nation is articulated in constitutional texts. This paper seeks to address this gap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how the rules of belonging to the nation are discussed by the political elite and how these discussions find their final formulation in the constitutional texts.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Turkish case at two constitution‐writing moments (1924 and 1961). While such moments have conventionally been assumed to be ‘revolutionary’, the data on Turkey highlights continuities rather than radical changes over time. More particularly, it underscores the resilience and salience of the principle of nationalism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56.
城市地理学的“流空间”视角及其中国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鑫  修春亮  魏冶 《人文地理》2012,27(4):32-36,160
"流空间"的概念对于国内外城市地理学研究影响深远。本文首先通过对流空间概念的系统梳理,探讨了流空间与场所空间的相互关系,并在城市地理学框架下诠释了流空间的基本内涵。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地理学流空间研究的综述,探讨了流空间概念中国化的必要性。最后,在系统分析中西方流空间运行环境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流空间概念中国化的基本途径。研究表明:(1)直接作用于某一特定城市与区域的是流空间与场所空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所谓"场所化了的流空间"形态。(2)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基础、社会制度以及转型期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流空间运行规律更加复杂。因此,分析尺度不宜过大,聚焦于城市功能区尺度是比较合适的;(3)物流业、大型国企、大型民营财团与民企对中国化的流空间分析意义重大。物流产业的相关数据可以用作表征流空间背景下中国城市与区域联系基本格局的重要参量。  相似文献   
157.
叶瑜荪 《收藏家》2010,(7):31-32
2009年秋天,在寓禾乡友吴香洲先生一琴一砚之斋,见到闻名久已的张廷济《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一书,不胜惊喜。香洲告:该书为台北台联国风出版社重印本,书原序署“桐乡徐钧晓霞氏叙”。于是考查文献,又经多位文史界前辈、朋友指点和帮助,这位“海上儒商徐晓霞”的生平史迹终于重新显现。  相似文献   
158.
鄂伦春族的历史地域分布及生存方式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伦春族是1953年才结束原始游猎生活的少数民族。今天的鄂伦春族是由东北的一些古老民族经分化融合形成的。历史上鄂伦春人分布在外兴安岭(斯塔诺夫山脉)至黑龙江各支流的广大地域。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取得完全依赖所处的地理环境。处于封闭的环境中,社会发展极为缓慢。对于这个民族,人地关系的这段历史基本上由地理环境起决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9.
壁画制作工艺与材料研究既是壁画病害原因与机理研究不可缺少的数据,更是筛选壁画保护修复材料与工艺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剖面显微、激光拉曼分析了库木吐喇石窟第34、45 46、50、56、58、60、63窟壁画颜料、白粉层、地仗。结果表明,库木吐喇壁画制作工艺是先在陡峭的砂砾岩崖壁上开凿成形洞窟,之后在洞窟围岩上用掺有麦秸的黏土泥抹平砂岩壁面,待这层泥质地仗层完全晾干后用石膏涂刷;最后进行线描添彩。所用颜料红色颜料是铅丹,蓝色颜料使用的是青金石;绿色颜料是绿铜矿;白色颜料是白垩、石膏;均为常见壁画颜料。  相似文献   
160.
清宫茶具     
栾晔 《收藏家》2010,(3):71-74
中国茶文化具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为无数古人所奉行和崇尚,而且中国茶风遗惠当代,泽披世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清代帝王承袭中原地区传统饮茶风俗,并融人满族、蒙古族等游猎民族的茶饮习惯,在其大力倡导下,宫中饮茶之风浓厚,推陈出新,形成了具有清代特色的清官饮茶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