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以深圳市修志实践为例,探索志书记述经济部类改革开放内容的经验和体会,认为志书要记述好经济部类的改革开放,应正确认识新事物和新行业;要明确新事物的记述主体;要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记述好经济体制改革;注意论述改革发展的背景和原因;要客观记述好困难与挫折、失败与教训;要把握好"创新"、"第一"、"之最"等事件的记述;要记述好有意义的小事件和没有成功的事件;要记述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和企业.  相似文献   
92.
傅举有 《收藏家》2009,(4):13-19
五、漆画镜 用毛笔蘸漆液在器物上描绘图画的漆艺装饰手法,叫漆画。“漆画”这个名称,最早见于东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的《上杂物疏》,疏中有“漆画书案一枚”、“漆画韦枕二枚”、“漆画几大小各一枚”。漆画又叫“描漆”。漆艺经典《髹饰录》经常提到它。如《髹饰录》坤集《描饰第六》的“描漆”条说:“描漆,一名描苹,即设色画漆也。”王世襄先生解说:“描漆就是在光素漆地上,用各种色漆画花纹的作法。”  相似文献   
93.
明福 《中国土族》2008,(4):23-23
近年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通过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全县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建设小康创造了有利条件。 整村推进改变了村貌。2004年-2007年民和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915.2万元,在62个贫困村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共引进杂种母牛907头,良种羊38016只,良种猪3589头;  相似文献   
94.
在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日本的日元区域化国际化进程给我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带来一些启示,全球化时代区域内经济的高度相关性,欧元和美元金融区对亚洲货币造成的压力使东亚货币合作势在必行。中国在参与东亚货币合作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中国与日本,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同时着力解决好中国正在面临的国内问题。  相似文献   
95.
傅永强 《收藏家》2009,(10):53-56
潘主兰(1909-2001年)原名鼎,号子兰,后改“子”为“主”,以号行。祖籍福建长乐,1909年生于福州。幼蒙庭训,1922年拜福州宿学郑星驷为师,学习国文。1924年之前就从事书、画、印创作并加入福州诗社,1928年肄业于福建经学会国文专修科,时陈宝琛、郑星驷、周愈为代定书画润格,  相似文献   
96.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主要是由“敬天爱人”与“以心为本”、“利他经营”构架而成。关于“敬天爱人”在另文已有论述,本文拟就“以心为本”与“利他经营”做一阐析。“以心为本”、“利他经营”是稻盛经营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稻盛和夫在40余年的经营实践中始终不渝地加以贯彻、实行的基本原则。如果把稻盛的经营哲学比作飞行器的话,那么“敬天爱人”就相当于它的导航系统,而“以心为本”、“利他经营”则是它的推进器。在稻盛的整个经营活动当中,“敬天爱人”总是能出人意料地发现常人难以发现的目标,而“以心为本”、“利他经营”又总是能令人称奇地将其送至别人无法接近的目标。其结果使稻盛的经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跃上一个又一个的台阶,直至步入世界的殿堂。  相似文献   
97.
介绍了胶轮单轨电车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98.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能使教师以教为主变为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但在使用多媒体  相似文献   
99.
This paper is a response to Guotong Li’s article in which she argues that Li Zhi (1527–1602), He Qiaoyuan (1557–1633), and Li Guangjin (1549–1623) constituted a fellowship exemplified by their openness toward Islam and endorsement of maritime trade. Adopting a socio-intellectual approach, this paper rebukes the claim that the three scholars can be considered a fellowship.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ir varying attitudes toward Buddhism and Islam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their disparate intellectual dispositions. The paper also calls for a more prudent usage of the term “fellowship,” and examines the Cheng-Zhu Neo-Confucianism revival in the mid-Ming, increasingly the dominant intellectual current in Quanzhou. Through an exploration of how Quanzhou Cheng-Zhu scholars participated in overseas trade as well as their literary commemoration of merchants, the paper supplements Guotong Li’s study of the city’s maritime trade with evidence broader than these three scholars and their Muslim connections. Together, it subscribes to the age-old Confusion tenet of “harmony with diversified views” (he er butong), thereby presenting a nuanced picture of Quanzhou.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