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篇
  13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傅谨 《民俗研究》2009,(3):239-245
田仲一成教授发表在《民俗研究》2009年第2期上的《再论民间祭祀文化在戏剧起源史上的重要作用》一文,是对拙文《中国戏剧发源于乡村祭祀仪礼质疑——评田仲一成(中国戏剧史)》的回应。我想再次申明,有关中国戏剧史的起源,我没有什么新见解,也无意多做纠缠,只想就田仲教授的回应,做三点简单的应答。  相似文献   
132.
《起居帖》是王宠30岁书写的一封信札。本文详细考证了信札的内容、写作时间,及信札所涉及人物行状,并综合论述了形成王宠书法风格的时代背景,及其由收敛走向开放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3.
略论苏南土墩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夫 《东南文化》2001,(3):27-39
土墩墓是商周时期江南地区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化遗存,它与同期的吴越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土墩墓的研究是考古学界研究南方地区考古的重要课题。土墩墓为一墩一墓、土墩封土层内含有祭祀器物堆、大部分墓有熟土坑及葬具存在。  相似文献   
134.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是清初疑古派《诗经》学的代表著作,姚氏以文学的眼光涵泳《诗》篇,用疑古的态度寻绎《诗》旨,在清代《诗经》学上独树一帜,对崔述、方玉润等学者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该书也有一些弱点和不足,需要辩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35.
傅熹年 《文献》2004,(2):244-262
一、庚申(1920年)淮南访书日记五月廿一日早六点到申,仍住惠中旅馆.至广益祥得伯进姪(傅德谟)及书贾陈韫山函,均言刘氏书可往看,但须备巨款耳.与孟嘉(张恂)同至雪丞(王秉恩)宅,言备件存梦蘋(蒋汝藻)所.雪丞交还元本通鉴首册,云拟作诗別寄都.午刻至中孚银行,商借六千元,兑五千扬州候用.  相似文献   
136.
137.
城市高收入阶层生活方式与生活意识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浮 《人文地理》2002,17(2):57-62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城市居民中已经出现高收入阶层。本文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对大城市高收入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意识进行研究。从调查样本的工作观、社会观、未来观分析高收入阶层的价值观和生活意识,消费、投资以及保障意识,并进一步划分价值观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8.
三国西晋时期的陵寝制度呈现出诸多新动向,这些新动向远非过往学界所理解的"衰落"这么简单。曹魏、西晋陵寝制度大致沿着同一方向向前发展,墓祭、谒陵之风大为衰落,陵园建制简化的局面逐渐确立;同时,曹魏、西晋也在地下埋葬方面各自确立独具特色的等级标识。南方的孙吴政权在较多继承汉代传统的基础上,于下游上坊、采石二陵墓区内形成了较为明晰的等级秩序,却在中游的鄂州、武汉二陵墓区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僭越"。总体上,曹魏、西晋所确立的新动向,虽然被"永嘉之乱"中断,但还是对后来北方政权有一定影响。孙吴陵寝制度,则受限于自身政治军事环境,对当时统治区内部和后来的南方政权影响力均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39.
HUANG, D., FU, Y. & NEL, A. 4 October 2019. The first Chinese representative of the Jurassic damseldragonfly genus Hypsothemis (Odonata: Isophlebioidea: Campterophlebiidae). Alcheringa 44, 99–103. ISSN 0311–5518

A new campterophlebiid damsel-dragonfly, Hypsothemis sinensis sp. nov., is described from the lowermost Upper Jurassic Haifanggou Formation at the Daohugou locality in the Ningcheng Basin, China. This is the first Chinese representative of this genus, previously known only from the coeval upper Karabastau Formation in Kazakhstan, reflecting strong palaeobiogeographic links between these two entomofaunas.

Diying Huang [] and Yanzhe Fu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alaeobiology and Stratigraphy,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aeontology,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Life and Paleo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PR China; André Nel [], Institut de Systématique, Evolution, Biodiversité, ISYEB, UMR 7205, CNRS, MNHN, UPMC, EPHE, 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Sorbonne Universités, Université des Antilles, 57, rue Cuvier, CP 50, Entomologie 75005 Paris, Fr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