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许志强 《史学集刊》2012,(1):121-128
19世纪伦敦贫民窟的大量存在映证了英国工人恶劣的居住环境。19世纪90年代之前,英国政府将其视为城市环境问题,力图通过清理修缮的方式来解决;当时的工人住房建设主要由社会慈善组织来承担。90年代之后,伦敦郡议会主导市政工作,实行贫民窟清理与公租房建设并举政策,政府开始直接干预工人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32.
岳谦厚  董媛 《安徽史学》2012,(5):116-126
1931年所发生之特大洪灾,涉及范围之广、经济损失之巨、百姓死亡及难民流徙之众,实近世罕有其匹。这次洪灾虽有自然诱因,但很大程度属于人为因素。具体言之,一方面因国民政府主观上不作为及各级地方政府贪污腐化和官僚主义,使得本已异常严重的洪水灾难进一步恶性发展;另一方面因世界性经济危机、连年国内战争和日本入侵东北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衰退等因素,亦牵掣了社会各方和南京国民政府在整个赈灾过程中的有序运作及救治力度。同时,此次洪灾亦充分彰显出政府救灾能力不足以及民间公共组织缺失,以致无法构建起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再至各种社会公共组织共同参与救治特大灾害的良性互动机制,终以天灾演成人祸。  相似文献   
33.
战时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模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人物英雄化或先进化是中共的一项重要政治仪式。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劳动英模运动,创造和发现了一大批典型人物,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劳动英模群体。该项活动既是中共在抗战时期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基本内容,又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的新型组织形式。奖励劳动英模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之在群众中发生作用,组织起一个群众性运动,以达到发展生产、巩固根据地、促进各项建设事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4.
童志强 《安徽史学》2015,(2):154-162
1939年6月被处死的新四军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确实犯有严重错误,高案的发生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新四军军长叶挺不应对高案负主要责任。高案的处理决定,是在矛盾激化之后,最终由中共中央拍板的。其中,皖南项英是遥控者,江北叶挺、张云逸、邓子恢等人是执行者,延安党中央是最后决断者。重庆蒋介石"所请将高敬亭处以枪刑照准"不过是顺水推舟,乐见其成罢了。  相似文献   
35.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政府相继颁布了具有现代性的新型婚姻条例,以推进传统婚姻制度改革,其中军婚作为一种非普通婚姻自有其特殊规定。军婚纠纷处理既要考量前线战士的军事积极性,又要关切军人配偶的生产、生活、生理需求;既要兼顾婚姻立法中所体现的"婚姻自由"原则,又要遵循"一切服务于战争"的总方针。如此则无可避免地陷入立法规范与司法实践的困局,而且这种情形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均无法彻底破解。不过,此时之军婚改革与实践对现代军婚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具有丰富的经验意义。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侨乡华商企业的因应策略特别是员工管理模式进行系统考察,力图从文化调适与管理适应的角度解释海外华商管理的独特模式、成因与演变趋势。内部化服务是外部社会化与市场化缺失的一种替代,集中统一的强化约束与技能培训,则是农民转变为工人的过程中提高管理绩效和降低成本的手段。海外华商适应侨乡市场与投资环境,对侨乡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的中方员工通常采取内部化服务与集中管理模式,从生产流程到日常生活都实行全方位渗透与强化,形成了国际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并通过营造大家庭式氛围培育团队精神与企业文化。同时企业的责任与风险也随之增加,随着侨乡市场与投资环境的改善,这种管理模式开始新的调适与变动。  相似文献   
37.
民国外交官学历背景之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谦厚 《安徽史学》2005,3(1):62-67
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外交官学历状况的量化分析,认为国内外高等教育,特别是留学教育,成为民国外交官学历出身的主途,这既反映了中国近代外交集团精英化的建构特征,又为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走向增加了诸多变数,同时亦体现了中国近代外交教育的某种缺陷或弊端.  相似文献   
38.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蓉 《史学月刊》2002,(8):5-12
英语中“国家”一词内涵含混、概念不周密,造成史学界长期以来对“英国民族国家”的概念争论不休。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基础是英格兰国家主权的建立,暴力与合法性原则奠定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基础。尽管英国人拥有各自不同的血统身份,但是他们享有共同的公民身份。  相似文献   
39.
以中国274个地市为样本,引入空间分析和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外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目前尚不存在大规模外资"逃离"现象,外资利用总量在波动中上升,结构趋于优化。②空间上由集聚集中趋向分散均衡,呈"北进西移"态势,东部高度集中,中西部发展较快。外资高值集聚区逐渐向北推进,低值区向西南收缩;③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专业化经济、FDI累积、市场化水平和开放度均对外资有正向作用。其中,传统因素对外资的吸引作用正逐渐下降,FDI累积的作用上升明显,集聚对外资分布作用显著。从不同区域看,集聚经济和FDI累积效应等新经济地理因素在东部外资区位选择中受到更多的关注,而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开放水平等传统因素在中西部吸引外资中作用更大。④中国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制定差异化的外资政策。  相似文献   
40.
岳谦厚  杨曦 《安徽史学》2018,(2):119-127
善后救济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战争结束之前筹划的一项重要事业,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遗留下来的黑暗中的一次短暂的闪光"。抗战胜利之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在中国境内的战后救济工作正式启动。然而随着中国内战危机的不断加剧和战争的全面升级,中共解放区的善后救济活动在表层上似乎仍是一种简单的国际施救行为,实已深深地渗入了国共双方的政治角力,乃至演变成一场激烈的民心争夺战。至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所主张的"非政治性"救济原则,亦自然不会为国共双方无条件地接纳,其效不难想见。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晋绥察分署在中共解放区的救济活动,则非常典型地彰显了这种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