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现存高拱著作十五种,明清时期刊刻过三次:即初刻四十二册本、万历《高文襄公集》四十四卷本和笼春堂《高文襄公文集》八十八卷本。本文对这三个刻本所收书目、编订原则、卷数差别和内容异同等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辨析考证。这不仅对我们重新编订校勘《高拱全集》至关重要,而且对研究明史及高拱的政治改革和学术思想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跃进 《东南文化》2003,(3):78-78
“暗香浮动月正圆”端砚,质地优良、构图巧妙、雕工精湛,实为端砚之上品。  相似文献   
23.
陈志强 《史学集刊》2006,4(1):45-52
历史研究者的立场和观察问题的角度常常决定其对史料的选取、考证、解读和运用,进而影响其对历史问题作出的判断。6世纪拜占廷作家普罗柯比关于“查士丁尼瘟疫”的史料长期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注意,相关研究的结论也大不相同。究其原因在于,过去人们大多以为“人力”胜于“天力”,关注的重点在当时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推行的内外政策上,而没有注意到这些史料记述的历史事件的重要性。目前,“查士丁尼瘟疫”作为地中海世界第一次“黑死病”的史实基本上无人质疑。但是,由于学者们研究的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这次瘟疫造成的严重后果似乎还没有引起史学界应有的注意。  相似文献   
24.
岳蓉 《史学月刊》2006,2(9):59-64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互动的结果。从权力政治学的角度考察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政治动因,可以发现,中世纪王权在权力政治发展中的演变历程正是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积累过程。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政治动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国家原则对封建原则的消解;二是以王权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与教会权力的冲突与斗争。在这两方面作用的互动过程中,王权在国家原则的制约下巩固与发展起来,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创造了决定性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25.
新中国60年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是国家社会保障行政机关的设置、职权的划分与运行等制度的总称.新中国建立60年来,社会保障行政体制大致历经了建立、调整、破坏、复建、劳动保障部组建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等6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统一社会保障机构成为社会保障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保障从概念性的术语变为政府机构的名称用了13年的时间,而"统一"的社会保障机构作为一个概念性框架也已存在10年有余,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社会保障部"仍未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6.
萧梁钱范的残留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弄清镇江出土的萧梁钱范是铸造铜钱还是铁钱,或是两者兼铸。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配备的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了出土的萧梁公式女钱范的残留物。钱范ZJ1的正、反面和胎的点扫描和面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其应为铸造铜钱之范。而钱范ZJ2剖面的线扫描分析指出,其铜含量从正、反表面向胎的内部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布,从而进一步验证了这些钱范铸造的是铜钱,而不是铁钱。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杨凤岗博士关于美国华人改信基督教动因研究、“叠合身份”理论与美国华人教会中的多重身份构建研究、教会中的第二代美国华人文化认同等问题研究的学术成果与观点;论述了其理论成就与贡献;也对其研究中存在的诸如“叠合身份”理论的时效性、教会潜在的社会和经济功能、美国华人宗教研究中的阶级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8.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不断、政权更替频仍,中央权威因之弱化,社会各方纷纷借此机会扩张自己的声音。1922年,在北京政府交通部邮电加价过程中,与国家相应的社会通过舆论“型塑”了一个个身份迥异者构成的暂时利益共同体,这些不同的角色均在舆论引导下完成了各自的表演。同时,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又透射出了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29.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农村复兴运动的高涨,农村合作实践中出现大量商资归农现象,并由此推动中国农村合作运动进入“极盛时期”或“农业合作社数量猛进和性质有所变更时期”。这一现象不仅为中国合作运动史上之新鲜事物。亦为“中国独有之现象”,故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界引发了一场关于“商资流入农村问题”或商资归农利弊关系的讨论。而当时重要的新闻媒体天津《大公报》或发表社论及报道或刊发有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评论文章,积极参与了这一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其讨论的目的在于为中国农村合作事业寻找一条可行之路,并以此复兴农村、振兴民族。不过,由于这场讨论本身是“社会失序时期”理论界的一种反映,所以有时人曾讥讽其为“合作者不合作”。  相似文献   
30.
岳庆平 《史学月刊》2000,(4):139-142
汉代岭南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体现在时问、农作物、农业技术以及特定地域范围等众多方面。汉代岭南地区按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依次分为东部、中部和西南部三大地域。东部地域主要指南海郡,这是汉代岭南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域,其中尤以番禺一带更为突出;中部地域主要包括苍梧郡、郁林郡和合浦郡等,这是汉代岭南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域;西南部地域主要包括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和今海南岛等,这是汉代岭南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