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宣笔在中国毛笔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唐宋时期毛笔的杰出代表,而且对湖笔等毛笔制作技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宣笔兴起的主因是拥有原料优势,持续蓬勃发展的动力是掌握核心技艺和不断推陈出新,最终走向衰落则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为量化研究夯土性质对陕北明长城遗址雨蚀破坏模式的影响作用,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对夯土密度和雨蚀量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到暴雨条件下,干湿作用产生的破坏是低强度夯土(密度1.5 g·cm^-3、1.6 g·cm^-3)最主要的雨蚀破坏模式,冲刷破坏造成的雨蚀量较小;水力侵蚀产生的冲刷破坏和重力侵蚀引起的小范围掉块是高强度夯土(密度1.7~1.9 g·cm^-3)最主要的破坏模式,冲刷破坏造成的雨蚀量较大;当土体含水率在3%~7%区间时,夯土的雨蚀量和密度呈指数函数关系,二者呈现正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探索多因素作用下夯土雨蚀的破坏机制提供方法借鉴,是土遗址病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3.
我国特大城市协调性发展的创新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与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城市现代化与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缓解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城市发展面临的主客观因素复杂,发展协调性问题日益突出。大城市尤其是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城市盲目蔓延,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发展严重不协调。针对我国特大城市发展协调性问题,对其发展背景、挑战、研究的必要性和创新模式构建等根本性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以全面促进我国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4.
熊帼  张敏  姚磊  汪侠 《人文地理》2013,28(5):31
大学城生活主体大学生与之是否存在积极的关系,对大学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地方依恋理论,对南京仙林大学城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大学生地方依恋维度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加以验证和修正,发现大学生的地方依恋具有地方认同、功能依赖和情感依赖三个维度特征,地方依恋进一步有助于地方根植性形成。其中,大学生的功能依赖对地方依恋作用为负。总体上,仙林大学生的地方依恋处于由地方认同到地方依赖的过渡阶段。本研究为近年来中国涌现的大学城建设热提供一种自下而上的评判视角。  相似文献   
45.
在法律多元的视角下,清代刑事性地方性法规具有不同于现代法理的内涵及特点.在创制、引用等实践环节中,此类法规极大程度脱离了地域特点的影响而成为审断经验的载体,其特点的变换亦足以体现清代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立法、司法的权限纠葛及相关的法律施用精神.  相似文献   
46.
立宪会议问题对于1917年俄国革命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立宪会议被赋予解决所有迫切问题的重负,承载了人民群众的主要期待和希望,但临时政府受继续进行战争的政策牵制,没有把它作为紧迫的任务来解决,因而延缓了和平、土地、民族等迫切问题的解决。十月前后布尔什维克对立宪会议的态度从积极主张到彻底否定,这一变化除了现实政治原因之外,也有思想理论上的根源。而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是影响立宪会议命运的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47.
苏州太平天国忠王府现存四百余方梁枋苏式彩绘,这些彩绘内容多为传统吉庆题材,寓意吉祥祈福。众多木构件上的彩绘是明清以来苏式彩绘的典范,为明清时代所留而经太平天国利用改造而成;九幅壁画则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太平天国壁画的艺术特色。忠王府苏式彩绘为研究明清苏式彩绘和太平天国彩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48.
姚亦锋 《人文地理》2015,30(4):108-115
乡村审美空间蕴含着内在和深刻的人地关系理念内容,比经济效应有更深的自然情怀,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感情基础,也是现代景观规划的重要研究课题。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自然地理脉络破坏对于乡村景观是致命的。探讨以多尺度层面的地理景观建构乡村审美空间:在区域大尺度范围内设计地理视域观赏空间;在镇域中尺度范围内将生态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安排在景观空间格局配置中;在乡村小尺度范围内造就素雅含蓄的村落景观。江苏省乡村具有四千年的历史,留下珍贵的人地关系文化遗产和审美烙印。从地理景观形态结构、格局演化进程与机理响应对照乡村审美空间景观,建构和谐安宁的画面境界;最终造就广阔地域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49.
The majority of prehistoric lithic artefacts were fashioned from rocks and minerals no harder than quartz, and there is no prehistoric evidence for the working of harder materials, such as corundum and diamond. The earliest physical evidence for the use of corundum (ruby, sapphire) is thought to be the abrasive grit recovered from Bronze Age Minoan quartz beads (c. 1700–1500 bc ), while diamond is thought to have been used no earlier than 500 bc , in India. Here we show that corundum was worked c. 4000–3500 bc during the Neolithic period in China, in the form of polished axes from the Liangzhu and Sanxingcun cultures. We also present physical evidence that later Liangzhu axes (c. 2500 bc ), made from the same previously undescribed rock whose most abundant component is corundum, were polished to a mirror‐like finish with a diamond abrasive. Our findings, which are the first to support the use of corundum and diamond in a prehistoric context, may also help to explain the trademark feature of the Neolithic in China, vast quantities of finely polished nephrite jade artefacts.  相似文献   
50.
发展农业旅游略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姚昆遗 《旅游科学》2005,19(4):28-32
农业旅游作为一种富有特色、深受旅游者欢迎的新兴旅游业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追溯了中外农业旅游发展的进程,分析了农业旅游发展的模式和特点,着重指出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旅游迅速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并对如何开展农业旅游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