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了大量的彩塑,为了解其制作工艺与彩绘颜料成分,采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结合剖面观察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等科技手段,对出土于唐墓的6个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泥胎表面先用硬石膏做打底层,再施以彩绘,且彩绘颜料厚薄有异.所使用的红、黄、黑、白和绿色颜料有铅丹、密陀僧、朱砂和土红、雌黄、炭黑、硬石膏及氯铜矿等无机颜料,而粉色彩绘是由铅丹(或铅丹和密陀僧的混合物)与硬石膏调和而成,且密陀僧作为彩绘颜料在新疆是较早的发现.其最为重要的发现是蓝色彩绘为植物性染料——靛蓝.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彩塑修复与保护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32.
上海市空间扩展与环境演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分析了上海城市地域结构变化的特点,指出其动因是产业结构的变化;然后结合21世纪上海国际性和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探讨了上海区域环境的现状问题,究其原因是老市区工业、人口的过度集中和基础设施、绿化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33.
我国城市系统的形成和演进机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我国城市系统的演进可归纳为萌芽与形成、低级均衡和合理不均衡三个阶段。形成和演进动力在于人类活动与产业及其空间实体的相互作用,其核心要素是行政等级城市网络、经济发展和市场联系与交通设施。文章指出城市系统合理演进应采取"组织与自组织"的战略,提出我国未来城市发展阶段(扩散均衡阶段和有序网络化阶段)及城市系统特征:中心城市网络体系的形成;城市职能的综合性与分异性;城市集聚区的形成和相对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34.
我国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面,是研究城市问题的基本课题。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现代化的时序性、动态性和阶段性特征,指标选择的理论基础为可持续发展原则、指标界定的综合性、指向性及层次性。之后对我国城市现代化水平测度标准、水平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我国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5.
城乡一体化是伴随着工业社会、城市化时代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中德两国有着不同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和不同的时代背景,在工业化与经济发达区域内,城市化道路及其带来的城乡一体化类型、特征、模式与前景是有一定差异的。本文着重探索中国的长江三角洲与德国的莱茵-鲁尔地区的城乡一体化模式,从不同的视角、层面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从两国不同的地区比较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6.
发展特色馆藏 服务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离不开知识信息产业的开发、转化以及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传统信息部门的图书馆,应从馆藏、服务内容、机构布局等方面加以改革,提高信息服务能力,为西部大开发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7.
姚丽斌 《人文地理》2001,16(3):94-96
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文中分析了对环境与发展之间关系的两种认识误区:不计自然成本的经济增长决定论的发展观念和消极保护自然环境的零增长观念。并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观对于环境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树立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追求经济、生态、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走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采取节约型资源战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38.
望京楼遗址是夏商时期重要邑聚,为了解该遗址铜器制作工艺水平,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2010~2012年新郑望京楼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样品进行组织与成分分析和探讨。该批铜器未见青铜容器,仅有小件工具和兵器。但仍可初步反映出望京楼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材质多样化和加工方式非单一性;对望京楼铜器分析反映出该区域使用锻打应该有了一定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能依据材质和器物薄厚、尺寸选择工艺,对锻打技术认知度较高。望京楼铜器具有的原始性,应属于铜合金使用的早期阶段。研究表明,商代对于器物成分与性能关系的认识程度比之前得到提高。器物是本地制作还是外来还需要更多材料证明。  相似文献   
39.
张阳生  姚春丽 《人文地理》2005,20(2):114-118
针对青海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一特大型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及社会经济地位和作用,综合分析了其社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青海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社会调控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风景名胜区优化城镇及乡村居民点体系、加强经营管理、健全社会组织、分区分类实施居民社会调控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从而为特大型风景名胜区的居民社会调控以及景源保护与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探索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0.
降雨是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明长城的主要破坏因素之一。调查中发现,降雨对遗址破坏严重。为了研究降雨对遗址的破坏,在对遗址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遗址特征与遗址区降雨特点,并参考土壤侵蚀学等方面理论,分析了降雨对遗址的破坏形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雨对遗址的破坏形式可分为直接破坏和间接破坏两大类。其中,主要破坏形式为冲沟侵蚀、片流面蚀和雨蚀剥离。影响因素包括降雨特点、遗址形态、土的性质、植物生长状况和地幔层等,不同破坏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各有不同。本结果不仅丰富了降雨对土遗址破坏方面的研究,还为后续陕西榆阳区明长城保护加固措施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