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41篇
  1096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利玛窦与非欧氏几何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朝末年,利玛窦通过翻译《几何原本》将欧氏几何传人我国,同时,也通过各种活动传人了当时流行于欧洲的非欧氏几何。这些几何知识主要有圆锥曲线、平行正投影、球极投影、画法几何和透视法等。这些几何知识的传人,更加丰富了我国当时的数学研究,也更直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2.
《战国策》在传世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文字讹误,引起歧义。本文对其中10例进行校释,并 引用古代金石文字资料为据,以证己说。  相似文献   
993.
凡尔赛格局中,法西斯意大利既非“有”的国家,也非“无”的国家,而是介乎“有”与“无”之间的中间力量。意大利最后盟随德国,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既定方针,而是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或主动、或被动的外交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4.
长江下游史前刻划符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下游史前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处于中国字发展历程中从原始记事符号到字出现之间的过渡阶段,长江下游是中国明起源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995.
朱媛媛  曾菊新  韩勇 《人文地理》2015,30(1):105-111
信息流动空间的支配性功能实质性地改变了现代城乡文化的空间结构。基于文化信息流的表征,通过构建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节点的结节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建模将文化节点的影响范围转化成结节性指数、文化节点等级与文化传播方式相结合的函数,发现信息化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的空间结构有三个特征:1城乡文化节点呈现以\"京广\"铁路为界东高西低的等级体系,其功能趋于软化;2文化廊道日益凸显,城乡文化空间结构的弹性逐渐增强;3城乡文化空间结构趋于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规律,发挥文化廊道的正效应,构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优化文化信息流动空间,重塑现代城乡文化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996.
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形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文章在对快速城市化时期进行界定并分析其动力机制的基础上,从城市的外延扩展以及城市内部结构重组两个方面对我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旧城改造、开发区建设、制度创新、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规划管理等6个角度对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当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97.
故宫宁寿宫花园延趣楼、萃赏楼内檐装修釉上彩瓷装饰嵌片,是研究乾隆时期釉上彩瓷的珍贵标本。本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和实体显微镜,对乾隆时期釉上彩瓷样品进行无损分析。结果表明,蓝色、胭脂红色釉彩的基底釉为铅钾玻璃,白色、黄色、黄绿色、绿色釉彩的基底釉为铅玻璃。白彩的乳浊剂和着色剂为砷酸铅;蓝彩的乳浊剂为砷酸铅,着色元素为Co;黄彩为铅锡黄Ⅱ型乳浊及着色;黄绿彩为铅锡黄Ⅱ型和Cu共同作用;胭脂红彩为Au着色;绿彩为Cu着色;黑彩需覆盖透明绿彩于珠明料上才能完全发色;橘红彩为赤铁矿着色和乳浊;棕彩则为赤铁矿和Mn、Co共同着色。本研究成果可为乾隆时期釉上彩瓷的原料与工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8.
故宫建筑琉璃构件面临最主要的病变是琉璃釉层的大面积脱落,以养心殿燕喜堂最为典型的琉璃筒瓦为研究对象,分析釉层和胎体的成分、形貌以及热性能等,同时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模拟循环试验发现:环境温湿度变化剧烈,会引起琉璃样品的釉层脱落,其中样品釉层越厚、胎釉与胎体的热扩散性能和热膨胀性能差异越大,样品釉层脱落的速率会越快。分析原因主要在于琉璃样品从高温急剧降到低温等循环过程发生的“淬火”,样品从高温下降至冷冻室冰水混合物中表面釉层的温度下降速率相对最大,这种温度的急剧变化会引起釉层张应力以及胎釉界面热应力的分布不均,釉层脱落破坏最为严重。对比琉璃样品发生破坏时的模拟实验条件和实际环境条件,与夏季的高温/暴雨最为相似,推测可能成为破坏古建筑琉璃釉面脱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成果可为后期文物保护和修复方案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王勇  朱雅琴 《人文地理》2020,35(6):76-84
江南水乡古镇是江南地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高度聚合体,而空间作为功能的载体,是古镇保护与发展中的关键一环.本文以周庄古镇为例,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切入,解析不同旅游发展阶段古镇空间演化的行动者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关键行动者意图、行动者网络结构的变化,推动了周庄古镇空间重构和演化.在观光旅游发展阶段,周庄镇政府为关键行动者,通...  相似文献   
1000.
张浩哲  杨庆媛 《人文地理》2021,36(3):108-116
依据人口统计数据与NPP-VIIR夜间灯光影像识别出2013-2017年中国收缩城市,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收缩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构建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2013-2017年,收缩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降低了1.44%,且各年份均低于增长城市与全部城市.实现土地有效利用的收缩城市占比较小,大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