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篇
  免费   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由胡适对晚清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评价、中日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比较研究两个层面,梳理和阐释了胡适对中日现代化进程问题研究的历史深度和理论贡献。胡适立足于中日两国历史的比较,进而归纳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现代化反应类型:发散渗透型与中央控制型。在众说纷呈的抗战思想论观中,胡适独树一帜,其在抗战时期初步成型的中日现代化历史比较研究理论模型探讨,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胡适没有局限于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一般性揭露,而是通过对长期流传的所谓日本现代化成功论的历史分析,揭示日本社会深层次的文化危机和历史困惑。胡适对19世纪中期以来尤其民国建立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成绩的肯定,是其思想复杂性中占主要方面的一个认识;他所归纳的文化冲突的理论及规律模式,与他对近代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阶段性成绩观察紧密关联,也为我们认识近代中国历史的诸多重大事件,提供了一个新颖而独特的历史新视角,其理论价值不容忽视。从胡适所已经尝试的由现代化视角进行中日现代化进程历史比较研究来看,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确是一个历史时期已存在的学术主题。笔者认为,此方面学术研究成果的继续挖掘,于当今的抗日战争研究,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2.
杨效忠  严星雨 《人文地理》2022,37(3):1-6+162
近年来,旅游业已然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但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旅游研究却呈现出固化和乏味的态势。未来旅游研究应科学与哲学齐头并进,与生命哲学的结合,更是旅游研究顺应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文章以生命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梳理为切入点,探索旅游生命观的形成,以生命哲学视野下的旅游概念与本质为整个研究体系的逻辑起点,分析生命哲学视域下旅游发展的内在机理,从矛盾论、价值论的视角逐步探讨未来旅游的研究与实践方向。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发现生命哲学下的旅游本质应是体察风景、体验生活与体悟生命的统合。人与自然共同构建生命共同体,科学旅游发展观应转向“以生命为本”,未来旅游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生命自由和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生命延续。  相似文献   
33.
尉迟寺出土陶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琪昌 《江汉考古》2006,(1):38-43,93
史前陶鬶发展的主流看法是起源于海岱地区,然后向周围传播。但是,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的陶鬶现象给这种观点带来了难解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尉迟寺出土陶鬶的验证,再次肯定了陶鬶应该发源于太湖地区。并且,尉迟寺遗址也是陶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区域,为陶鬶的传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4.
本文主要以北凉三窟为中心,从佛教义学及禅法等方面,结合北凉涅槃思想演伸出的法身观和净土观,及北凉佛教所偏重的弥勒系信仰,并以此三窟之莲花化生、莲池世界等背景造像,来探讨敦煌早期净土思想之表现,希望能掌握隋唐以前敦煌净土思想之源流与发展脉络,以作为将来进一步研究之基础。  相似文献   
35.
基于考古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梳理了乡宁之鄂、沁阳之鄂、随州之鄂、南阳之鄂的地望变迁。西周早期为南控南淮夷、荆蛮,周封鄂于今随州。周夷王时,将鄂迁徙到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新店乡西鄂故城一带,周代南土防线亦随之收缩。约在春秋早期楚将南阳盆地纳入政治版图之时鄂国已消亡。战国中期前后,西鄂为楚封鄂君之地。垂沙之役后,鄂君东迁大冶鄂王城,始有东鄂。秦及汉初于东鄂故地设鄂县,其后又在南阳鄂国故地设县,因江夏先有鄂县,故称南阳之鄂为西鄂。湖北简称鄂与西周时期随州鄂国或南阳西鄂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行政区划变迁及武昌九省通衢的地位日渐重要有关。武昌有“鄂”之别称,是湖北省简称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6.
杨华 《东南文化》2007,(6):6-13
通过对三峡地区长江沿岸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远古时期人类居住遗址的所处位置、海拔高度,尤其是遗址地层堆积中往往还叠压有洪水过后的淤积,根据这些洪水淤沙层的位置以及其上、下堆积层中包含物的年代,我们可推测出远古时期三峡地区长江发生洪水的大致年代,洪水水位的海拔高度,看看那时的河床究竟是比现在高、还是低,从而为当今人们治理长江、开发长江提供科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37.
明人《十同年图》卷是描绘明中期大臣李东阳、闵珪等十位甲申进士同年的一次雅集的群像画,创作于弘治十六年癸亥(1503年)。它是历代雅集图的继承和发展。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孝宗朝精英朝臣的群像。明孝宗以仁政和善用贤臣享有盛名.其统治时期是明代政治较为清明的时期,“甲申十同年”是当时官僚体系中的中流砥柱.此图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此外.此卷为闵珪家藏本,后人提到此图为宫廷画家吕纪所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38.
中国古代书画,因其年代久远,递藏情况复杂,多数屡经裁切割补、修复重装,故而有很多历史信息或被叠摞或被遮蔽,导致今人不能以肉眼直接观察而获得,而纸绢接补,墨迹、颜料、印鉴的残损也为书画研究者带来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年来,高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的光谱成像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各类彩绘文物中,该技术可为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和保护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本工作以文献调研为基础,简要介绍了高光谱成像的原理及技术特点,对高光谱技术在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的实践进行总结,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者利用高光谱技术在书画、档案及相关彩绘文物的增强显示、物质识别、虚拟修复方面的应用案例,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9.
城市发展指数指引下的我国收缩区域初步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振山  杨定 《人文地理》2019,34(4):63-72
城市收缩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致使以增长为假设前提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受到极大挑战。本文以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与2010年各县域单元的社会经济数据构建城市发展指数,在其指引下对我国城市收缩状况做初步分析。研究表明:①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我国县域单元出现收缩现象,特别是县、自治县、自治旗、旗出现较多数量的收缩。②发生收缩的县域单元共261个,大多数为人口较少的中小城镇;西部地区分布较多,且收缩面积较大。③收缩的县级行政区表现出一些共性特征:人口数量和密度下降、老龄化加深、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经济发展缓慢,财政赤字严重。这一结果有助于初步了解我国收缩区域整体格局,并呼吁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尽快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0.
杨全 《华夏考古》2020,(1):98-106
2016年8月,洛阳匾额博物馆前施工时挖出一件唐代石幢的幢身,据其刻铭可知,该石幢立于唐天宝三载(744年),为彭城县尉张悌所立,其上所刻经文为《佛说业报差别经·施灯明功德品》。经考证,该石幢应为唐代佛寺灯台的幢形灯身。此外,张悌为比丘尼之"养男"的身份也为同类刻铭中少见,为研究唐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