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考古出土的秦始皇兵俑是秦朝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研究价值,其“千人千面”的特点更是备受关注,被认为是秦人的真实写照。现代人体测量中,头面部特征因其多受遗传因素作用,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各民族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采集50个样本的兵俑头部高精度三维点云数据并提取了头面部特征,运用样本相关性分析和数据大小排序的统计分析方法,与现代29个群体或地区头面部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秦始皇兵俑样本的头面部特征完全各异且高度相关,同时与现代群体或地区的头面部特征差异性较小,定量化地明确了秦始皇兵俑的相关特点。  相似文献   
92.
咸阳龚西战国秦墓出土的青铜器为研究战国时期秦青铜容器的铸造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本文对龚西战国晚期秦墓M8出土的两件铜壶,通过表面观察结合X光摄像考察其制作工艺痕迹,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开展成分及显微结构分析,揭示两件铜壶壶身及表面装饰的制作工艺、材质特征。结果显示,两件铜壶均为铸造,器底和铜环预先铸好后置于范中,与器身铸为一体。器身和器底均为铅锡青铜(铜锡铅三元合金),但成分有一定差异,镶嵌的装饰金属片为高铅青铜。铜壶的器底分铸工艺和高铅青铜镶嵌工艺为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93.
宴饮是中国古代统治阶层重要的生活方式,但宴饮非专为饮食,它在构建权力秩序、塑造政治权威和维系社会运作等方面发挥着特有的功用。秦汉时期,皇帝经常利用宴饮来构建皇帝权威、维护政治秩序,并规训臣民的服从意识。宴饮也是统治阶层协调关系乃至权力博弈的重要方式,在宴饮中遭受挫折往往会引起当事者的过激反应,造成关系恶化和政治冲突。宴饮长盛不衰,影响深远,与古代中国重视人情关系的社会特征所营造的制度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
于成龙  李雪 《收藏家》2013,(2):7-12
2012年12月2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孙照子女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展隆重开幕。在此展览中,元代倪瓒《水竹居图》轴,为国内仅见倪瓒设色之作,堪称绝品;元代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卷,乃目前所见黄公望最早之作,弥足珍贵;其它如明代文征明、沈周、项圣漠、董其昌,清代王时敏、王翚、王鉴、王原祁、恽寿平及郎世宁等画品,亦为翘楚之作。  相似文献   
95.
倒卖文物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司法实践中沿用投机倒把罪规制倒卖文物的犯罪行为的做法,有违世界通行的罪刑法定原则,1997年刑法增设了倒卖文物罪。倒卖文物罪的“倒卖”应该结合法条上下文以及立法目的理解为买进卖出(包括为卖出而收购、运输、贩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的行为。倒卖文物罪与合法收藏文物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对象的不同。废除倒卖文物罪,设立非法买卖文物罪,以便于更好地打击破坏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的处置、流通秩序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96.
薛峰  王厚宇 《收藏家》2011,(7):87-88
李墅,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生,字石湖,后作石壶,号野人、石湖甫、伯子、壶道人。扬州人,居常府巷内,清末民初画家,为"扬州八怪"后裔。他幼承家学,后拜王拓村为师,是王小某再传弟子,得陈若木、莲溪指授,能综合诸家之长,善山水、人物、  相似文献   
9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特定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泛开展了以“兵演兵、兵唱兵、兵面兵、兵写兵、兵舞兵”为主要内容的“五兵活动”。“五兵活动”既拥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这一活动形式不仅对当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事业建设和兵团自身的发展壮大产生了重要作用,对于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
冯雪 《文博》2022,(1):60-69
“‘叙’写传奇——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中有一枚发现于提卡遗址的戳印,年代为青铜时代中期(公元前2000年—前1600年),在该遗址另发现两枚巴比伦风格的滚印,同样属于青铜时代中期。本文从考古学、文献材料、印章工艺等方面对这枚戳印的遗址信息、功能形制、图像结构、历史背景进行研究,由此探究距今约4千年前,提卡、赫梯、古巴比伦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往来,进而解读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文化演进。  相似文献   
99.
高雪  王淑铃 《文物春秋》2006,(6):59-60,F0003
康熙五彩以艳丽的色彩,精湛的绘画,丰富的品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素有“康彩恢奇”的佳评。本文介绍了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部分康熙五彩瓷。  相似文献   
100.
薛寒秋  薛翘 《南方文物》2010,(3):107-109
高尔夫球是一项高尚的贵族型运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这项运动逐渐被国人所认识,今天已成为了一种时尚的休闲式体育运动,为许多精英人士所追捧。据传现代高尔夫球运动15世纪起源于英国苏格兰,19世纪才传入亚洲。1903年英国人在日本千叶县附近创建了日本第一个高尔夫球场,11年后日本才成立了高尔夫球俱乐部。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高尔夫球是19世纪末由西方传入。其实,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曾有一个与现代高尔夫球颇为相似的体育运动,它肇始于宋代,盛于元、明时期,式微于清代,这项运动就是"捶丸"。顾名思义,"捶"就是捶棒,"丸"就是丸球,即以捶棒击打丸球。故在北宋范仲淹曾孙范公偁的《过庭录》中又称其为"击角球"。"捶丸"是中国古代一种较为后起的球类运动,也是中国古代一种高雅的休闲娱乐项目。"捶丸"的出现与盛行于唐代的球类活动有密切关系。唐代出现了一种拿球杆徒步打的球类游戏,叫做"步打球"。步打球是一种不骑马,徒步持杖打球的球类活动。这种球比赛也分两队,先胜第一球的得到奖励。唐代的这种"步打球"至宋代逐渐演化出了另一种新型的球类运动,这就是"捶丸"。宋代的"捶丸",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上一种崭新的体育运动。根据当时出版的"捶丸"专业书籍《丸经》的记述,"捶丸"的运动方式和比赛特点与现代高尔夫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两项运动对场地设备要求基本相同,起点基本相同,对地形要求相同,对球的要求基本一致。说明"捶丸"早于现代高尔夫球300多年就已经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到了清代,由于满族北方游牧民族具有雄悍的习俗,他们喜爱的是骑射狩猎、滑冰、摔跤之类对抗性激烈的运动,"捶丸"这种较为温和的传统休闲娱乐性运动失去了上层阶级的支持而日渐式微。因此,在清朝初年的文献中鲜有关于"捶丸"的记载。然而,在东亚汉文化圈地区,中国古代这种"捶丸"运动在元明时期已先后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十四世纪中叶,在高丽出版介绍元大都民情风俗的《朴通事谚解》中,就有"捶丸"的竞赛形式、器材、场地设施、打法、计分规则等详细的记载。说明这时期盛行于元大都的这种贵族式的"捶丸"运动,随着入元的高丽上层人士和商人传入朝鲜半岛。而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列岛,却在考古资料中发现了不少相关的资料。近年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发现大量15至18世纪随中日贸易传入中国的日本铜镜中,就有一种铸造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捶丸"图纹日本铜镜。这不但是中国古代高尔夫球运动东渐日本的历史见证,同时也为研究中日古代体育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今天,高尔夫球运动在日本十分盛行,据资料介绍,日本每12人就有1人打高尔夫球,堪称"高尔夫球王国",甚至有人把高尔夫球称为日本国球。这不能不追溯300年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捶丸"运动的东渐对日本现代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体育考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