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徐蕊 《文博》2009,(5):58-61
华夏文明始于治水,水利与中国历史特点有着重要的关系。在中华民族利用水资源传统的直接影响下,秦一直非常重视对水资源的利用并取得了重要成就,这也是其发展壮大和最终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秦人对水资源的利用涉及农业等领域,本文则在总结研究其在军事方面对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和成就。  相似文献   
82.
徐州狮子山汉楚王陵彩绘陶俑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俐  徐飞  范陶峰  陈步荣 《文博》2009,(6):125-135
为对徐州狮子山出土的彩绘陶俑进行保护,我们对陶俑本体进行了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陶俑表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化学成分;通过岩相分析,并结合XRD分析、热重和差示热分析(TG-DSC)从而推测陶俑的烧成温度;电子能谱仪(EDS)对彩绘表面颜料的进行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7种化学材料进行对比实验,对外观、颜色光泽度变化、固化物形成期、防水接触角、吸湿等温线、吸水率、抗压强度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同时,还进行了紫外光耐老化试验。试验表明,氟橡胶不仅有较好的渗透率和膜层外观及相对较强的抗压能力的优点,而且还有较好的耐老化性能。经过对狮子山出土的一尊彩绘陶俑利用氟橡胶进行保护后10多年的观察,陶俑的表面色泽、防水与接触角、颜料表面的固结强度等状态保持良好。因此,在保护彩绘陶俑方面,氟橡胶是值得考虑的一种材料。  相似文献   
83.
可逆性加固剂在彩绘陶器覆土清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欢  许盟刚  刘成  李斌 《文博》2009,(6):309-313
出土彩绘陶器,常被泥土覆襄,并且其彩绘颜料中的胶结物因退化而粘结力弱化.因此,使用以往常规的方法清理彩绘表面的覆土时,容易造成彩绘颜料脱落.为避免此危险,采用先加固、再清理的工序.具体方法是:先用具有溶剂可逆性的加固剂对彩绘层连同覆土一起做渗透加固,以恢复彩绘层与陶体间的粘附力,再利用加固材料的可逆性,用溶剂溶解覆土中的加固材料,同时配合机械法清理覆土.通过成膜性、可逆性及渗透性试验进行加固剂的筛选,结合实践应用,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乙醇-甲苯溶液作为加固剂,乙醇作为覆土清理过程中的溶剂,能有效清理覆土并避免彩绘颜料脱落.  相似文献   
84.
中国考古学中关于民族考古学的歧义是由于其定义模糊而引起的.现阶段两方考古学中的民族考古学是作为新考古学的民族考古学,而中国考古学引介的民族考古学仍然从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研究范式,以殖民主义视角和单线进化主义为基础的两种类比观仍被视为民族考古学的主要方法.新考古学范式下的民族考古学以行为研究为诉求,对比研究对象不再局限在生活在边缘地区的前工业社会少数族群,因此可能称之为人类考古学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85.
吉林省德惠市李春江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江遗址位于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李春江屯,是一处单一文化堆积的遗址,时代在金代中期前后.遗址内发现有房址、灰坑等各类遗迹40余处,出土石器、陶器、瓷器、铁器、骨器、铜钱等各类遗物三百余件.房址均为带有取暖设施火炕的长方形建筑.灰坑形制各异,坑内包含物较少,往往夹杂大量红烧土颗粒.此外,遗址内还见有大量牛、马、猪、狗等家养动物骨骼遗存.该遗址的发掘为我们进一步认识金代物质文化及平民生存状况、经济形态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6.
本文对聚落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理性的分析,指出了现今聚落考古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作者将以往田野考古中进行的聚落考古实践分为全面揭露一处遗址、区域考古调查、区域考古调查与全面揭露及多学科结合三种形式,并对如何进行聚落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7.
许丽红 《神州》2012,(6):105-105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它不仅仅要培养学生们,正确地运用文字以及掌握文字,而且还要通过文字这个工具,为后续的学习与各项门科打下竖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8.
南阳丰泰墓地的时间跨度由战国晚期至东汉晚期,其文化内涵在器物形态、组合特征、墓葬结构等方面都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战国晚期,南阳地区政权更迭频繁,韩、楚、秦的文化势力也因此相继出现,共存发展,至战国末期形成了融三者于一体的新型仿铜陶礼器组合,并在秦汉时期迅速发展,成为主流的文明形态。与此同时,以双耳罐为代表的楚系地方文明不绝如缕,顽强生存。两者共同构成了秦汉文明的基础。这种新型仿铜陶礼器文明自身的发展变化,及其与楚系地方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印证了秦汉中央集权政治统治力的强弱变化,以及秦汉社会盛衰的历程。西汉晚期以后开始流行的模型明器,则昭示着新的丧葬观念、丧葬礼仪的诞生。  相似文献   
89.
良渚文化玉琮及相关纹饰的文化隐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峰 《考古》2012,(2):84-94
良渚文化中一种典型、奇特,且颇具神秘色彩的器物——玉琮,长久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迄今为止,关于它的研究文章,数量已经相当之多。有关玉琮的研究,一般集中于其形制、纹饰、源流、年代、功能、工艺等方面,观点多样,迄无定论。笔者近来对玉琮也略有思考,发现玉琮的形制、神人  相似文献   
90.
徐秀丽 《历史研究》2012,(1):88-105,191
中国国民党改组伊始,即在"非党团体"中设立秘密党团。党团服从所属各级党部领导,功能在于贯彻党的主义,巩固自身,争取同情,打击异己,吸收党员,以此掌控和引导非党机构和群众团体的活动。党团活动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偏重青年学生组织和军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则侧重民众团体和"民意机构"。建立党团的初衷是为推动国民革命,但与中共竞争群众运动领导权很快便成为党团活动的重要目的,后期针对性更强。党团组织在国民党内曾长期存在,并受到高层的高度重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国民党意识形态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