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aterials from fragmented pieces of an imperial lacquer plate in the Luozhuang Han tomb, which dates to the 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 Various non‐invasiv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were performed, including optical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XRF, Raman spectromicroscopy, FT–IR, XRD and THM‐Py–GC/MS. The lacquerware pieces consist of a five‐layer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from the top): a red pigmented layer, two lacquer finish layers, a ground layer and a canvas/wood foundation layer. The red layer consists of ground cinnabar mixed with urushi. The lacquer finish layers are made of urushi mixed with perilla or tallow tree oil, without any pigment. The ground layer is a mixture of organic materials including urushi, tree oil and amorphous carbon (possibly burned ashes) and inorganic fillers such as quartz, albite and potassium feldspar. Urushi was also identified in the canvas/wood foundation layer. Though highly degraded, the canvas is probably made of hemp (bast fibr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drying oil indicates an intentional addition of oil into the urushi to retard the rate of hardening and to increase gloss.  相似文献   
362.
利用1991年、2001年和2011年云冈石窟站点的空气质量日报数据,研究了云冈石窟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探讨了二氧化硫对云冈石窟的腐蚀性,分析了云冈石窟大气中二氧化硫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1年以来云冈石窟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逐年减轻,2001年比1991年下降17%,2011年比2001年下降57%,2001~2011年二氧化硫浓度降低幅度较大;1991年、2001年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高于国家三级标准,2011年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低于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二氧化硫浓度月平均值呈"U"型发展变化趋势,1月份和12月份最高,随后逐月下降,6~9月份最低。煤矿生产、居民生活用煤和煤矸石自然是云冈石窟大气中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且受气象变化、粉尘及草本植物等因素的影响,云冈石窟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状况的改善主要是景区多年来周边环境整治的结果,特别是1998~2001年、2008~2010年两次重大的环境整治工程。因此,要长期有效地改善云冈景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不仅要科学合理的控制本地煤矿的私采滥挖及工厂企业的燃煤废气排放,更应重视文物周边环境的改善,云冈石窟从保护文物演进到保护文物及其周边环境的综合概念,可作为其他文化遗产地保护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363.
随着现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兴起、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和建筑遗产研究保护力量的壮大,以科学知识解读建筑遗产病害机理、以科学理念制定建筑遗产保护方案、以科学技术应用于建筑遗产保护实践,逐渐成为民国时期文物保护领域的亮点和特色,开启了中国建筑遗产科学保护之先河。对典型事例或样板工程进行回顾,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早期历史及其蕴含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64.
略论清初的学术史编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初顺康时期 ,经历了鼎革之变的理学士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 ,写下达 2 6种之多的学术史著作。诸多学术史作者以强烈的社会危机感、学术危机感和深沉的历史反思意识 ,总结了自先秦孔孟至宋明以程朱陆王为代表的理学、心学的源流发展及利弊得失 ,从学术层面探讨了社会治乱兴衰的缘由 ,并在写作体例上突破旧模式 ,涌现出像黄宗羲《明儒学案》一类的上乘学术史佳作 ,从而把中国学术史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此期学术史著作初步展示了调和程朱陆王与扬朱抑陆两个不同的思想倾向 ,为清中后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做了重要铺垫。这些表明 ,宋明以来流行的理学尽管在此时已呈衰势 ,但仍然是学坛的主流派别 ,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甚至在较长的时间里还保持着相当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65.
本文首先根据对辽东半岛考古遗址中出土的生产工具的统计分析,结合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和贝类遗骸的种类及数量,讨论了辽东半岛从小珠山下层时期到青铜时代生存经济的模式及其变化。然后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对上述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辽东半岛北部区、南部区和海岛区的生存经济模式及其变化,与各区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366.
本文认为,新疆古称西域,其实西域常指包括新疆及其以西的中亚广大地区。“中亚”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是见仁见智的近代地理概念。此外,古今中外还有一些与新疆和中亚有关的地理概念,都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系统考察之,那就是一部亚洲腹地地缘政治文化史。近年美国人提出Greater Central Asia(大中亚)的概念,另有一番政治含义。  相似文献   
367.
文章结合义乌市第二轮修志情况,从三个方面谈了突破思维定势,创新体例,力求以崭新的形式与内容融入志书:因地而异,搭建志书框架结构;比较鉴别,把握地方特色;因时而变,彰显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368.
施远 《收藏家》2008,(1):29-34
笔筒一词,最早见于三国时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之“螟蛉有子”篇,按其文意,知为竹木之属。成书于明代的《致虚杂俎》云:“(王)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不知渊源何自,聊备一说。从目前考古所得来看,秦汉时期的笔筒均为细竹管制成,其长过笔,纳笔其中,以便于保存和携带毛笔,可称为管形笔筒或笔套。  相似文献   
369.
这就是我熟知的土乡:从北面的莽苍苍的大坂山开始,往南,海拔缓缓下降,山势也渐趋平缓,峥嵘峭拔的石山也被一包包土山取代。一座座山之间,一道道河流蜿蜒着向南流去,从山脚下到河水边广阔的土地,被称为川l。山JlI相拥,川山交错。山因川l而多了一些柔美,川l因山而添了几分苍茫。  相似文献   
370.
祁连山下的裕固族及其民间舞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脉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与青海省的交界处,平均山脉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间,高山积雪形成的硕长而宽阔的冰川地貌奇丽壮观。立夏之后,原始森林景区之中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风光迤逦,令人对这片迷人的地方充满了神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