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4篇
  2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四川汶川县出土的唐代造像碑与经幢,以及佛教石刻造像数件,为研究四川地区南朝以来佛教造像样式、题材内容、传播路线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82.
台湾问题是当前中美日三角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发展。美日插手中国台湾问题,主要是出于两国战略利益和遏制中国的考虑。但事实上,这不利于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健康发展,也有损于自己的利益。在中美日三角关系框架下,中国为解决台湾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包括提高综合国力,发展中美、中日关系,坚持睦邻友好外交等。  相似文献   
83.
Abstract

The May Fourth New Culture Movement was a “convergent historical movement,” as well as a movement with a central purport and an intrinsic wholeness. The image of a homogeneous May Fourth formed unintentionally, and was also constructed by contemporaries and later generations. By examining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1911 Revolution and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from a more macroscopic perspective, exploring whether the latter was in fact a response to external impact or a self-awakening, observing how the debate over new versus old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era developed to the point of a “culture” war, how the two-sided efforts for radical reforms reconciled de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udent movement and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and other aspects, thus examining the legacy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via perceptions in the post–May Fourth era, we can see that May Fourth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相似文献   
84.
道咸新学是清代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其“务为前人所不为”的态度既是学问的自然扩展,也显露出明显的“造反”意味,使清代学术在很大程度上游离出明清之际开创的风气。经学内部治学空间、门类和取向逐渐外移,而此前臣服于“汉学专制”的“一切诸学”从边缘走向中心。道咸新学体现了中国传统学术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对冲击中国的西教和西学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在不断受动中仍保持了能动。由于西潮冲击带来更大的转变,且西学稍后占据“新学”之名,致使道咸“新学”在学术史上呈失语状态。梳理学术史上这一重大转折,探究这一不待西潮冲击先已出现的自身变动与稍后席卷中国之西学的关联互动,对理解西潮冲击的实际影响,以及将中西各自整体化的“冲击/反应”解释模式,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5.
湖北襄阳东汉—三国蔡越墓出土的相轮陶楼,在建筑形制上为汉式陶楼和印度式相轮塔刹的结合,在装饰母题上同时兼有汉地神仙瑞兽与印度—犍陀罗式有翼天人的图像,明显带有佛教初传时期汉、印文化杂糅的特点。本文在讨论陶楼形制的过程中,分别联系同期北方墓葬中出土的陶楼明器和汉晋之际江南地区的佛饰堆塑重楼魂瓶进行类比分析,证明这两类墓葬明器都与文献记载的"浮图祠"相关联。在佛教初传汉地时,由"仙人好楼居"的汉式重楼过渡到高层佛塔,浮图祠是初期的标志,襄阳蔡越墓陶楼或可看作是浮图祠的标准器。浮图祠用作明器进入墓葬,反映了汉地民间埋葬方式因佛教传入而起的新变化,并在随后长江中游六朝砖墓的建造中留下了印记。  相似文献   
86.
87.
本文通过对岭南地区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一批重要遗址的石器进行文化分类排序的尝试 ,归纳出一套具有典型特征结构的石制品组合 ,并将以这套石制品组合为代表的遗存命名为“黄岩洞文化”。对岭南地区所谓的“中石器时代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8.
关中地区史前动物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地区动物考古学研究起步较早,而且成果突出,如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研究报告在我国动物考古学史上有着里程碑性的意义①.目前该地区已积累的动物考古学基础资料比较丰富,专门作过动物骨骼鉴定研究报告的史前遗址就有临潼白家村②、零口村③、姜寨④、康家⑤、西安半坡⑥、扶风案板⑦、宝鸡北首岭⑧、关桃园⑨、福临堡⑩等,这些材料涵括了本地史前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89.
骆惠宁 《攀登》2009,28(2):1-3
2009年,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明显减速,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给青海省继续推进改革与发展也带来了严峻考验。同时,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事多、喜事多、政治敏感期多,推动改革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都显得十分的艰巨。在这样一个形势下,强调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
骆惠宁 《攀登》2009,28(5):2-5
9月3日,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骆惠宁同志在省委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就深刻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对党校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发表了重要讲话。骆惠宁同志的讲话提纲挈领,内涵深刻,对进一步推动我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党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刊发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