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开展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民自我教育的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八荣八耻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孝亲敬老教育、感恩党和国家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2.
103.
Unearthed bone hairpins from Yinxu, large in number and varying in type, are both utilitarian and symbolic in function. They were mainly buried with a small number of nobles, most of whom were female. This might demonstrate that the common burial custom at Yinxu was leaving hair untied after death. Buried bone hairpins are indicators of social status. A large number of bone hairpins unearthed from dwelling contexts suggests the Shang people’s preference for them, a continuous tradition since the Xiaqiyuan culture, indicating distinguishable hierarchy. Bone hairpins from Yinxu were necessary for daily life but also prestige goods, indicating differentiation in status, wealth, and hierarchy. Bone hairpins of the Yinxu style were used until the Western Zhou period. However, the rituality and symbolism behind the material gradually disappeared, which can be viewed as a material manifestation of reforms in power and ritual during the Shang and Zhou periods.  相似文献   
104.
鲍亦程 《收藏家》2013,(3):36-40
中国龙文化由来已久,龙所表达的意义及形态造型处于逐渐演变进程中。龙是一种幻想出来的动物,具有呼风唤雨,上天入海的神力,因而人们可就龙的形象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塑造,这样不同时期的造型留下了"时代的特征"。深入探寻这些特征,并研究其背后的时代意义有助于龙文物的鉴定与研究。清代彩绘龙纹瓷器大量出现,顿时有陶瓷世界"龙行天下"之说法。且随着帝王的个人喜好,陶瓷上的龙纹装饰也以新的形象出现。通过仔细观察研究宁波博物馆珍藏的龙纹瓷器,即可发现,入清以后龙纹形象远离不开明末的遗风,许许多多明朝的龙纹普遍还在使用,像这种明朝出现过草尾龙,在清康熙时又出现了仿制品。  相似文献   
105.
张象 《安徽史学》2013,(1):5-10
世界现代史是史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学科。改革开放使学科发展迎来了春天。中国崛起后的形势是又一个春天。本文以1979年该学科第一次学术报告会,即安徽会议讲起,论述了传承理念、明确宗旨、改进体系诸问题。对于如何创新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现代史学科体系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106.
区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近些年来,如同“空间”和“地方”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变化,“区域”的含义也受到了由空间分析范式转变所带来的挑战和修正。基于这种背景,本文梳理了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理解区域问题的相关文献,并归纳了主要研究议题。研究发现:区域的含义逐渐从封闭性、有边界的、稳定的领域性特征转向开放性、可渗透的、流动的关系性特征。当前区域的社会建构的研究议题主要包括区域身份的形成与建构、区域的制度化与去制度化、区域化与区域发展三个方面。值得指出的是,区域的社会建构不是要摒弃区域具有固定领域形状的观点,而是要看到经济、社会和政治力量对区域变化的影响,理解区域是制度化、社会建构和政治上存在争议的空间。更重要在于,探讨区域在领域性和关系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此外,文章试图廓清“区域”和“地方”这两个术语在人文地理研究中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讨论了运用社会建构主义视角看待区域问题的方法论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了国内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7.
旅游区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翔  代鹤锋  袁净 《人文地理》2011,26(1):150-153
目前实践中我国旅游区控规较多地套用城市控规的标准,导致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指导旅游区控规的规范和标准亟待完善。本文首先对旅游区和城市控规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出旅游区控规相对于城市控规的独特性,指出旅游区控规不能照搬照抄城市控规标准。同时又综合考虑规划管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地构建了适合一般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图。最后,针对旅游区与城市控规控制体系图之间的主要指标差异,进行更深入地比较研究,试图引起国内规划专家及学者的关注和讨论,以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国旅游区控规理论有时间的科学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8.
孔翔  陆韬 《人文地理》2010,25(3):153-156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重要的研究领域。徽州文化是农耕文化繁盛时期遗存的典型地域文化。本文主要结合对徽州地域文化的案例研究,剖析传统地域文化形成中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论文认为,自然环境将影响地域人口社会、经济结构的特征,而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则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关键性影响,因此,地域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可以被视为人地相互作用中的关键性链接因素,优化人口结构将有助于区域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9.
广播电视是高校的主要媒体之一,其在提升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层次、培养人才等方面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加强高校广播电视建设愈显重要,要坚持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并重视对人员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胡锦涛同志二月十九日讲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一个需较长时期努力的过程,是经过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的目标。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各个层次上的党组织不断引领人民去构建和谐的环境,创造和谐的氛围,去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