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金沙遗址博物馆大气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金沙遗址博物馆遗址区空气污染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在2019年秋季对遗址保护厅内外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观测,并对各自化学组分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发现:金沙遗址博物馆遗址保护厅内外PM2.5污染严重,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7.0μg/m3和94.6μg/m3;受人为影响程度的不同,室内昼夜差异明显强于室外。室外的OM、NO3-和SO42-浓度高于室内,而室内的NH+4和典型的地壳元素(K+、Mg2+和Ca2+)浓度高于室外;受化学组成的影响,室内外PM2.5分别呈碱性和酸性。地壳元素在整体元素中占据绝对主导,室内外占比分别可达82.8%和84.4%。通过富集因子分析得知Cu(室外)、Ag、Cd、Sb元素均达到了重度富集。室内外VOCs浓度几乎相同,分别为81.2×10-9和81.3×10-9,其中烷烃的贡献比例最高,分别为44%和46%;源自机动车、工业溶剂涂料使用、燃油挥发及生物质燃烧等人为源的VOCs物质在室外的浓度要明显高于室内。这些研究结果对于金沙遗址博物馆遗址区空气质量的全面了解、土遗址及其中文物的高质量保存和提供优质的参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许春晓  朱茜 《旅游科学》2011,25(5):57-66
由于重游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日益凸显,使得重游问题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湖南凤凰古城为案例地,采用问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从求新动机、满意度两个方面考究旅游者重游间隔意愿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凤凰古城这样的快速发展旅游地,求新动机会直接影响旅游者的短期重游意愿,但对中期、长期重游意愿则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同时求新动机会对满意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皖江城市居民旅游动机及其与人口统计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宏梅  陆林 《旅游科学》2004,18(4):22-27
对旅游主体——旅游者行为的研究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旅游动机是旅游行为的起点,影响目的地的选择、旅游形象、旅游满意度等。本文对皖江城市居民的旅游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问卷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相结合,数据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结果显示:欣赏自然风光、放松、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促进家人和朋友的关系是皖江城市居民最主要的旅游动机;方差分析发现,六个动机因子中,有五个动机因子,即新奇、内部社交、地位、外部社交和知识存在人口统计特征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4.
李玺  毛蕾 《旅游科学》2009,23(4):31-35
澳门旅游业历来以博彩娱乐业见长。近五年来,澳门正借助中央政府推进澳门经济产业多元化的契机,大力发展会展及商务旅游业,并希望能在游客心目中树立会展商务旅游城市的形象。然而,从目前的游客感知情况来看,澳门旅游形象的转变仍然存在较大的困境。本文在分析旅游形象演变典型区域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形象演变的一般路径,并为澳门实施旅游形象的演变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5.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地方政府着力于塑造城市形象以吸引外部资源,这种效率导向的建设行为扩大了城市内部的空间差异,并使得外地游客与本地居民的空间感知产生差异。本文以语义差别法(SemanticDifferential)为分析工具,通过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部城镇的实证调查,比较分析了外地游客相对于本地居民对城镇感知的评价特征。分析发现,研究对象的空间感知总体呈现平庸化的格局,但是外地游客对城镇生态环境品质、城乡空间差别方面的空间感知评价均优于本地居民,且这种评价与实地场景照片内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研究最后提出,对旅游城镇而言,地方政府往往重点建设外地游客高频活动区域,易忽视对本地居民日常生活场所的建设投资,从而导致了两类社会群体对空间感知的语境差异。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通过对西递村、束河古镇两个典型旅游村落的调查发现,村落中不同游览区的游客数量差异较大,80%以上游客到达的主要游览区域面积占村落建成区的比例分别约为29%和35.6%,由此提出村落的主要游览区域面积可控制在45%以内。对此,本文从游客常规线路、游客观赏行为、游客疲劳限度、游客寻路和从众心理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村落的主要游览区域范围不会因为游客的增加而扩大,并得出了应减少无序无用开发、挖掘主要游览区价值、保持非主要游览区氛围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7.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retouched objects in Paleolithic assemblages can serve as a measure for artifact transport and by extension a proxy for site occupation duration. This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retouch represents curatory effort for extending the service time of transported artifacts when raw material access is uncertain or limited, a condition that could arise when groups move frequently over long distances across the landscape.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model that explains retouch as a probabilistic outcome of an expedient, on-site flake selection process. A simulation illustrates that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assemblage retouch configurations akin to those commonly observed in Paleolithic settings. The simulation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threshold applied by past individuals for selecting particular artifacts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explaining assemblage retouch variability. Using artifact weight as a proxy for flake selection criteria, several Middle Paleolithic assemblages exhibit patterns that support predictions made from the model simulation. Findings suggest that variation in scraper frequency among the studied assemblages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bundance of artifact production events and shifting artifact selection criteria, without appealing to higher-level behaviors of technological and mobility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08.
邓洪波  陆林  虞虎 《人文地理》2018,33(4):130-136
空铁型综合交通枢纽是将航空枢纽和高铁枢纽有机整合而形成的航空高铁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具有较强的经济社会带动作用,对区域空间演化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选取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为案例地,分析了空铁型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地域空间演化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交通枢纽地区地域系统通过多个适应性主体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复杂适应系统,该地域系统演化过程可划分为枢纽地区空间形成阶段、枢纽地区空间生长阶段和枢纽地区空间涌现阶段。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在三个阶段特征不同,配套设施建设、要素集聚与流动、城市功能形成与发展、区域品牌形成等方面不断深化。研究有助于认知综合交通枢纽地域系统空间演化规律,为深化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09.
石质文物破坏问题不仅在于人为破坏和表面污染,更多来自自然因素对文物的破坏,例如,日晒雨淋、风沙吹蚀、地表水的冲刷、地震、地下水的侵蚀溶蚀。为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华岩摩崖石刻露天石质文物病害进行探查,采用无损探测的地面核磁共振方法和探地雷达方法,直接找水的地面核磁共振方法成功探测出摩崖石刻依附岩体地层含水分布状况。探地雷达方法探测出依附岩山体内岩溶、裂隙的发育状况。两种方法探测结果发现,石刻依附岩体内岩溶、裂隙发育,部分区域岩溶裂隙带已成为地下水汇聚场所或流通通道,对阳华岩摩崖石刻构成了极为严峻的侵蚀威胁。两种方法解释结果互为验证,研究结果为阳华岩摩崖石刻的病害治理和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0.
Artifacts with varying use-lives have different discard rates and hence are represented unequally among archaeological assemblages. As such, the ability to gauge the use-lives of artifacts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of archaeological assemblage variability. In lithic artifacts, use-life can be expressed as the extraction of utility, or work potential, from existing stone volume.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and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ing, this study develops models of artifact use-life on cores in the form of reduction intensity. We then apply these models to two archaeological case studies to (a) reconstruct the reduction intensities of archaeological cores and (b) investigate the survivorship curves of these archaeological cores across the reduction continuum using the Weibull function. Results indicate variation in core reduction and maintenance with respect to raw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place use history and implicate evolutionary differences between Early Stone Age hominins and Holocene modern hum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