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南京图书馆发展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最早的近代图书馆之一的南京图书馆在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图书馆。  相似文献   
92.
谢理  邓毛颖 《人文地理》2000,15(5):14-18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是巨大的经济负担,然而在适当的地段采用高架形式以节省资金,却常常不为人们所接受,主要在于其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方面。本文以广州市地铁二号线为例,对从快速轨道的高架线环境和景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明了城市快速轨道采用高架线不仅仅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它对城市景观也是一种强化,它可以促进城市早日形成快轨交通网络系统,对解决城市交通、环境问题更加有利,而它的环境影响也可以控制在人们接受的水平等观点。并提出解决快轨交通高架线对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造成影响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3.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因著《史记》而流芳百世 ,为后人皆知。但关于司马迁有没有后代、若有又在何处等问题却鲜为人知。笔者亲访太史公故里韩城 ,寻根访源 ,对此问题进行了考证和回答。  相似文献   
94.
刘小航  黄靖 《人文地理》2006,21(1):76-79
从城市结构、交通系统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对珠江三角洲和近畿圈两个城市群交通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珠三角交通存在城市交通系统供需不平衡,致使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低下,进而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等问题。得出了要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交通的供求关系达到平衡,必须积极借鉴日本近畿圈的先进经验,合理调配交通系统中"人-车-路"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以西递和周庄为例,对历史文化村镇旅游流季节性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两地在旅游流季节分布不均匀性、季节分布模式和季节划分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对基尼系数和季节性强度指数的分析表明,两者在描述旅游流的季节性变动特征方面具有可替代性,且前者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后者。另外,旅游地发展阶段也会对旅游流季节性特征有一定影响。论文建议旅游流季节性特征可作为旅游地发展阶段的一项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6.
王婧 《东南文化》2001,(9):13-16
关于中国考古学的学科归属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一种意见认为考古学属于历史学的范畴;一种意见认为考古学应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本将考古学与历史学、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加以比较,论述了在学科起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分支学科等方面,考古学与历史学和人类学的差异。从而认为考古学与人类学、历史学有极其密切的联系,但它作为独立学科的趋势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97.
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活空间的投影,是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最为频繁,文化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理空间,对城市的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本文从文化与经济本质上具有的共生性入手,简单叙述了文化与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性,进而归纳了文化经济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软化经济基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等几个方面,文章第三部分对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状态进行划分并概括为从三个层次,文章最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活空间的投影,是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最为频繁,文化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理空间,对城市的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本文从文化与经济本质上具有的共生性入手,简单叙述了文化与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性,进而归纳了文化经济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软化经济基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等几个方面,文章第三部分对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状态进行划分并概括为从三个层次,文章最后通过解析文化经济与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关系,提出了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对文化经济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规划的观点。  相似文献   
98.
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展看当前国际环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缔结了为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全球合作提供法律框架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来,国际上已经历六次缔约方大会。虽然1997年其第三次缔约方会议签订了具有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数量和时间限制具体目标的《京都议定书》,取得了该领域的一个关键性进展,但最近在荷兰海牙召开的旨在就《京都协定书》的目标与措施达成具体协议的第六次缔约方会议却以失败而告终。纵观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问题上的后续行动进展,可以充分看出当前的国际环境关系具有环境问题政治化、环境关系复杂化、环境合作艰难化以及环境斗争激烈化的特点。这使中国今后在环境与发展的问题上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尽早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9.
自1980年代初以来,管治(Governance)思潮已经在西方社会汹涌澎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受到其巨大冲击。在城市规划的具体实践中,如何在众多利益共同发挥作用的领域中取得一致的认同,这有赖于对管治的认识与理解。作为管治重要理论之一的元管治(meta-governance)理论在西方社会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规范化的自组织协调机制--元管治的探究,试图以元管治为理论基础建立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组织形式和保障机制,从而在规划决策中发挥持久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程晶 《世界历史》2007,4(6):91-99
2005年世界环境目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它反映了城市环境保护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第三世界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拉丁美洲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冲突不断加剧。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拉美一些国家采取了诸多环保措施。其间,有备受称赞的成功之举,也有令人痛惜的失败之笔。对于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借鉴拉美一些国家城市环保的经验及教训,对于我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