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木材防腐处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西藏偏远地区缺乏专业设备的条件下要保证处理效果,需特殊的处理工艺与高效的检测手段。透入度和载药量是衡量木材防腐处理效果的两个重要指标:载药量可通过换算得出结果;透入度一般需要在实验室使用仪器检测。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发明使得以前需要在实验室开展的工作可在现场完成,该仪器通过检测木材中防腐剂所含的金属元素确定透入度,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为西藏偏远地区寺庙木材防腐防虫处理工程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2.
Focused on the Hunan and Hubei areas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is paper provides a discussion on the relief services for the ag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quota and object of the aged who needs to be relieved, the constructional scale of the relief houses and the operation patterns of the institutions, it reveals the gap between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the polici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the philosophy of the philanthropy and the limit of the government budget.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4: 3  相似文献   
173.
本文主要介绍了明清以来南通众多画家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4.
画珐琅是一种在清代自外国传入的工艺,研究画珐琅彩料的发展对于了解画珐琅工艺的发展以及后期受其影响的粉彩工艺的技术革新有着重要的意义。画珐琅彩料中金红是最初由西方传入的彩料,这种以金子为原材料制作出的艳丽粉色在中国釉上彩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意义。但由于常规无损分析手段难以对金红彩的成分和工艺进行有效的分析,因此对于金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分析。针对故宫博物院藏宫廷画珐琅文物,利用配备低真空模块的电子显微镜,直接观测金红釉彩中呈色的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分布,配合电子显微镜中能谱分析,验证了之前文献研究考证中的国外“卡修斯紫”配方的金红以及本土配方“掺铜金红”的存在:典型卡修斯紫配方金红彩的基底釉为铅-钾-钠玻璃,金含量4.4%,且含有11.7%的锡元素;本土掺铜金红的基底釉为铅-钾玻璃,金含量12.5%,铜含量0.2%。同时发现了一种中国本土画珐琅普遍使用但此前未被注意到的金红配方,该配方为铅-钾釉,采用砷元素作为还原剂制备金红,与采用锡元素的卡修斯紫配方的金红不同,砷含量0.2%,金含量3.9%~8.4%。  相似文献   
175.
陕西省大遗址保护新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4个王朝在此定都,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文明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浩如烟海.  相似文献   
176.
陕西境内遗址出土后短时间内表面产生白色物质CaSO42H2O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本研究利用土柱模拟遗址出土后表面产生CaSO42H2O的过程,通过监测土柱中土壤的湿度、含盐量及离子变化综合分析CaSO42H2O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遗址出土后形成了新的界面层,在蒸发的作用下,地下水沿土壤孔隙向上迁移,同时将可溶盐带入土壤中,表面的可溶盐含量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不再增加,实验后测得表面土壤中的Ca2+和SO2-4是原始土壤的数十倍,说明遗址表面产生CaSO42H2O是水盐运移的结果。本研究可为遗址出土后预防CaSO42H2O的产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