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四川广元千佛崖石窟绿色颜料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佛崖石窟位于广元市城北5㎞嘉陵江东岸,现存54窟、819龛、大小造像7000余身,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及科研价值。2008年由于受到汶川地震的影响,很多彩绘佛造像损毁情况严重,修复工作亟待进行。为此,本研究以四川千佛崖采集的7个样品的绿色颜料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相显微分析、偏光显微分析、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物象和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千佛崖采用的绿色颜料主要为人工合成的氯铜矿和石绿,还有少量的巴黎绿,且处于颜料最外层,应为近代重新修复所施加的;同时,对于碱式氯化铜及其相关物质、石绿、巴黎绿在中国的使用情况及其应用特点进行探讨,以期对后期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2.
偏光显微粉末法在秦俑、汉阳陵颜料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探索偏光显微粉末法在颜料鉴定中的应用,利用该方法并辅以显微化学法,对采自秦俑和汉阳陵等地颜料的晶体颗粒的大小、形状、颜色、表面形态、折射率、双折射率和消光性等光学性质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鉴定出秦俑样品中有10种颜料,汉阳陵中有5种颜料,且秦俑的紫色颜料中加入的朱砂与汉阳陵相比颗料较大数量也较多。说明了该方法可鉴别古代无机和有机颜料,并可望用于岩石、陶瓷、锈蚀物等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53.
西安南郊集中发现了4座唐代壁画墓,时间跨度为初唐至晚唐。为了解这些唐墓壁画的黄色颜料类型,通过偏光显微分析、拉曼光谱、扫描电镜能谱及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颜料成分。结果显示:初唐、盛唐、中唐三处壁画黄色颜料为土黄,一处晚唐壁画黄色颜料为钒铅矿。钒铅矿颜料的应用是继西安理工大曲江西汉墓、西安唐代韩休墓壁画中发现的又一使用实例,该颜料至晚唐仍有使用,为研究钒铅矿颜料在西安地区唐墓壁画中的应用历史研究提供重要补充依据。同时结合文献调查,推测所使用的黄色颜料可能均为就地取材。  相似文献   
54.
文物测绘是一项伴随着考古、田野调查和文物保护规划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方向,随着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正逐渐从单纯的文物本体的测绘、制图、建档和研究要求向保护规划和保护工程提供全面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撑转化,向综合性文化遗产区域基础信息化建设方向发展。在丝绸之路(新疆段)申遗前期资料的准备中,测绘技术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为申遗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代表了其将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55.
文化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夏丽丽 《人文地理》2000,15(4):55-58,15
本文试图探讨文化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文化模式、文化观念更新、文化定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出了初步分析,并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56.
六朝染织业在沿袭两汉旧制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发展,各类锦绣绫罗层出不穷,其质量与产量都在恢复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六朝纺织业发展水平的考察,对六朝的经济和文化面貌作了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7.
采用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法对海南省中和镇的8件古城门墙砖样品进行了年代测定研究。由于该地区离海近,粘土中的含沙量非常高,古人在烧制砖时,采用这种粘土作为制砖的原料。烧造时的温度相对高于其它地方烧制的砖。其中4件砖样内部呈灰色,3件砖样内部呈红色,其中1件砖样断面为外围灰色,内部红色。在应用高温细颗粒方法测定这批砖样的年代时,发现样品的高温热释光灵敏度非常差,且不规则,没有"坪曲线",因而无法得出这些古代城门墙砖的具体年代。后采用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方法对古砖样品进行了古剂量测定,发现这些样品具有较好的热释光前剂量效应,且样品的热释光灵敏度较高,得到的古剂量具有很好的重复性。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No.2、No.3、No.6、No.8样品的热释光年代分别为:距今590年、575年、530年和580年,为明代早期烧制;No.1、No.4、No.7样品的热释光年代分别为:距今410年、345年和375年,为明代中晚期烧制;No.5样品的年代为距今140年,为清代晚期。经考古人员现场考证,认为No.5样品所处位置存在火烧痕迹。这个火烧时间应该在中国清代晚期,即热释光测定年代。  相似文献   
58.
运用显微观察、荧光拍照、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手段,对#87北魏造像碑、#99隋代佛头、#54宋代残破佛头和2件泥塑佛像残块表面彩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北魏和隋代造像红色为朱砂,绿色为石绿,白色为方解石;隋代造像面部肉色为硫酸铅和朱砂的混合物,眼黑为炭黑;宋代造像表面红色为铁红,白色为方解石;泥塑残块#1表面蓝色为石青和石绿的混合物,#2表面为朱砂,判断其制作年代不晚于唐代中期。白灰层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并具有亮白色荧光反应,与碳酸钙粉末混合有机胶制成白灰层的荧光反应一致,判断古代样品白灰层中可能存在有机胶结质。在元素分析过程中,铅(Pb)一直存在,而在物相分析中并没有发现Pb的化合物。同样问题在早期关中出土墓葬壁画分析中同样存在,是否与彩绘工艺本身有关,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9.
为系统了解历代上林湖地区越窑青瓷胎釉化学组成的特点,本研究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EDXRF),对唐代、五代、北宋和南宋上林湖越窑青瓷作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越窑胎釉组成是低铝高硅的南方青瓷特征,有一定量的杂质,历代瓷釉均为高钙釉;从唐代到南宋,越窑青瓷胎的化学组成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唐代青瓷、北宋透明釉青瓷、南宋乳浊釉青瓷釉的化学组成存在一些差异;南宋越窑部分青瓷的外观虽然发生了变化,但釉料仍延续了越窑独特的工艺配方,与北方青瓷和南方官窑青瓷等的釉料差异明显。分析同时表明:该技术的使用为解决薄釉的样品处理难题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60.
刘家洼遗址出土大量珍贵的青铜器对研究春秋早期芮国历史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青铜器受到长期腐蚀影响,其蕴含的部分信息可能发生损失。为研究刘家洼青铜器的工艺、保存状况与稳定性,揭示关中东部黄土塬区出土青铜器的土壤腐蚀特征,并为文物保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本工作对刘家洼青铜器腐蚀成因进行综合研究。本工作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刘家洼遗址出土6件青铜器样品的锈蚀物相与锈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青铜器腐蚀产物以赤铜矿、孔雀石以及白铅矿为主。部分青铜器表面存在浅绿色粉状腐蚀产物,但并非含氯腐蚀产物。刘家洼青铜器锈层结构自金属基体向外依次为过渡层、原始表面内非金属层、原始界面、原始表面外原位沉积层及扩散沉积层。原始界面内非金属层Cu/Sn值低于基体,表明基体内的铜元素腐蚀后向外迁移以及锡元素腐蚀后形成锡石原位沉积。原始界面外Cu/Sn比值显著高于原始界面内非金属层,表明外迁的铜离子在埋藏环境作用下沉积。本工作通过对青铜器附着土壤样品pH值、氧化还原电位以及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刘家洼青铜器埋藏环境为弱碱性氧化型环境,土壤中氯离子含量不高,这与出土青铜器的腐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