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1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曾辉祥 《神州》2011,(3X):12-14
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式下,品牌的培育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进行经济扩张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措施。为了保持品牌的持久活力,就要对品牌进行时时更新,即要进行品牌创新。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致胜的关键,而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品牌创新。本文以现有品牌理论为基础,首先界定了品牌创新效应的含义,具体分析了品牌创新的必要性,然后分析品牌创新所带来的文化效应,从产品文化效应、企业文化效应、社会文化效应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品牌创新文化效应的建议。从文化效应的角度,对品牌创新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2.
曾良 《文献》2007,(2):153-160
古籍中有大量的俗写,俗字问题没有弄清楚,会影响我们古籍整理的质量,也不能很好地进行词义研究工作.以下谈几则与俗字密切相关的古籍校勘问题,为了说明的方便,下面有的引例保持原卷的文字面貌.  相似文献   
43.
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湖南发生了两件大事:湘西会战和芷江受降。这两件大事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足以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44.
近代中国,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不仅表现为经济的结构转型,同时也表现为政治的理念更新。由此而言,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现代化从一开始就是个系统工程,是包括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在内的全面社会转型。经济的结构转型必然引发政治的理念更新。两者的起点可能有先后的时间之差,但实质是相同的,即都是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过程。活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舞台上的孙中山,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是其中一项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5.
GIS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初步分析了GIS兴起的背景及其主要功能,在剖析信息社会中人文地理学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础上,就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作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并就加速GIS与人文地理学的结合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6.
    
J. Zhu  Z . Li  G. Lin  Q. Zeng  Y. Zhou  J. Yi  G. Gong  G. Chen 《Geofluids》2014,14(2):221-233
The Hetai gold deposit (HGD) is a typical altered mylonite type gold mine in a ductile shear zone in western Guangdong, China. Geomechanical simulations of the HGD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o examine the importance of the dilation‐driven fluid circulation in gold mineraliz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evenly‐spaced NNE shear zones of enhanced dilation are produced in the study area. The calculated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in the X direction in these zones ranges between ?420 and ?650 MPa, in line with estimates of ore‐forming pressure (fluid pressure). Ore forming fluid is focused into these features, as observed in the field. The calculated differential stress decreases from 275~350 to 148~225 MPa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mylonite zones. These, together with geological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fluid pressure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mylonitization zone can provide a place of fluid focusing and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gold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47.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the constant ductility energy factors for bilinear system under the near-fault pulse-like ground motions. The variation of energy factors is studied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rupture distance, damping ratios, and post-yield stiffness ratio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ear-fault pulse-like ground motions would increas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of structures. The energy factors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The damping ratios have more obvious influences on the energy factors than the post-yield stiffness ratios. A predictive model is propos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ant ductility energy factors for near-fault pulse-like ground motions.  相似文献   
48.
    
Abstract.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equilibrium is often difficult to know when the number of variables exceeds four, since all eigenvalues of the Jacobian matrix are not analytically solvable. However, we obtain stability conditions for a general class of migration dynamics without computing eigenvalues. We show that a spatial equilibrium is stable in the presence of strong congestion diseconomies, but unstable in the presence of strong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We also show existence of a stable equilibrium in the case of negligible interregional externalities, which is applicable to club goods, local public goods, and new economic geography.  相似文献   
49.
当今学界对于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上“人文地理学”与“人生地理学”二者的内涵界定和关系阐述并不完全准确。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地理学科文献的解读,可以发现二者存在三个阶段的演化:第一阶段,为传统方志地学与近代人文地理学交汇下萌发,以分类呈现人文事象为主的“人文地理学”;第二阶段,为批判方志传统,主张以人地关系论为核心,并在法国学派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人生地理学”;第三阶段,为批判人地关系论,在景观论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相结合的背景下提出的“人文地理学”。在三个不同阶段,“Human Geography”一词未曾改变,但在中国代表的内涵迥异,相互之间存在部分的继承,但更多的是通过批判而形成的思想演化。其根源在于西方近代地理学思想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地方的学术环境及时代背景产生交融,继而形成内涵各异的学术思想变体。  相似文献   
50.
折卫平 《神州》2011,(3X):30-30
建立地面接收站,建成小型电视传输网,是完成“村村通”工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有线传输网一旦建立,故障在所难觅,因为网络上使用了大量的有源器件,故障率相对较高。因此日常排查与维护至关重要,这样可大大降低故障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