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8篇
  免费   2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共分"帛书《系辞》研究综述"、"帛书《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篇研究综述"、"帛书《缪和》、《昭力》研究综述"三个部分综述了帛书《易传》的研究情况,在每一部分中,文章又以研究主题为线索,分别介绍学界的研究成果。文章在最后介绍了研究帛书《周易》的几部论文集和专著。  相似文献   
62.
图书馆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宝库,而基层图书馆(主要是乡镇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中最贴近农牧民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它是知识交流的重要场所。我国13亿人口中,有80%在农村,在实际生活中,乡(镇)图书馆(室)对提高农民  相似文献   
63.
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s between communities living in different parts of Eurasia during the late prehistoric period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as a topic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The Qijia culture, found in northwest China, is one of the key archaeological cultures that can shed light on trans‐Eurasian exchange because a variety of imports are found in this cultural context. These imports include new cereals and animals, which suggest that human diets may also have changed compared with previous periods. To understand human and animal diets of the Qijia culture,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 ratios from human and animal skeletal remains were analysed from the type site of the Qijia culture at Qijiaping.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human diet at the site mainly consisted of millet and animals fed on millet. C3 cereals, such as wheat and barley, did not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human diet, and no isotopic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adult and subadult diets. Furthermore, three outlying human results raise the possibility of exogenous individuals, perhaps in relation to the parallel movement of animals, crops and goods. This study provides human and animal dietary information for evaluating the nature of exchange and diffusion in eastern Eurasia at this time.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4.
王新青 《敦煌学辑刊》2006,3(3):133-140
现代维吾尔语第三人称代词单、复数u/ular,在古代文献中常被写作ol/olar。本文运用历史语言学的方法,系统考察了ol一词的用法,认为该词的演变过程应为:in*〉*αν〉ov〉oλ〉o〉v。  相似文献   
65.
20世纪50年代以来,宁波地区两晋墓葬发掘已不下百座,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分布状况、形制结构、营造方式、纪年铭刻、随葬器物、装饰风格等的分析,反映出该地区两晋墓葬的特点以及流行的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66.
基于考古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梳理了乡宁之鄂、沁阳之鄂、随州之鄂、南阳之鄂的地望变迁。西周早期为南控南淮夷、荆蛮,周封鄂于今随州。周夷王时,将鄂迁徙到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新店乡西鄂故城一带,周代南土防线亦随之收缩。约在春秋早期楚将南阳盆地纳入政治版图之时鄂国已消亡。战国中期前后,西鄂为楚封鄂君之地。垂沙之役后,鄂君东迁大冶鄂王城,始有东鄂。秦及汉初于东鄂故地设鄂县,其后又在南阳鄂国故地设县,因江夏先有鄂县,故称南阳之鄂为西鄂。湖北简称鄂与西周时期随州鄂国或南阳西鄂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行政区划变迁及武昌九省通衢的地位日渐重要有关。武昌有“鄂”之别称,是湖北省简称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7.
本文系联相关古籍与出土文物,对《静方鼎》进行了考证、断代,认为其年代为西周穆王时期,其铭文书写者为小臣静,并对《静方鼎》所载“省南国”相关联的几个方国的地望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68.
对历史经济地理进行清晰的学科边界界定,既无必要,亦无可能,不妨将其视为一个研究领域.该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应是历史时期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展开过程和空间分布.这个领域是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三个学科的交叉地带.  相似文献   
69.
本文详尽地考证了《中作父乙方鼎》铭文所载之西周昭王伐虎方时,赐中之埰邑“ 土”之“ ”字。铭文宋时出土,“ ”字未识。今考证其字亦即“[鬲求衣]”字,亦是甲骨文之“[鬲求衣]”地,古书所载之“潛( 、灊)地”,地望在今湖北省孝感市附近,地近古清水。“ ([鬲求衣]、灊)”(水)在今湖北省潜江县境,非今嘉陵江上游之古酒水、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之古潜邑。  相似文献   
70.
襄樊邓城区域是楚文化遗存分布的一个重要区域。1971年以来先后发掘了四处楚文化遗址和八处楚文化墓地,并出土了大量的楚文化遗物,其时代可分为春秋早、中、晚期和战国早、中、晚期。本文对该区楚墓地的分布、特点、性质、墓主人身份和与邓城遗址及周围遗址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