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0篇
  免费   5篇
  23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中亚地处亚洲内陆深处,是草原民族向南方迁徙的必经之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常遭到外族入侵,统治者不断变换,呈现出文化的复杂性、艺术认知的广泛性。阿姆河流域更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形态,创造了蕴涵多元文化因素的伟大艺术成就,将晚期犍陀罗佛教艺术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22.
王亦慧 《丝绸之路》2010,(12):89-90
作为世界美术史上的奇迹,敦煌飞天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出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从诞生至今,飞天那飘舞的衣裙一直影响和启迪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3.
我们的过去,都成为了历史。曾经的辉煌,曾经的精致,在历史的风雨中化作废墟,静静地沉睡在地下。 这些废墟经历了千百年乃至若干万年的风雨磨砺,昔日凝重的历史印记仍旧深深地铭刻在它们的上面。废墟变幻的本体,斑斓的色调,是一个时代、一族人群、一种文化留给后世的纪念。当考古人唤醒废墟的时刻,一段忘却的历史,一页缤纷的画卷,一曲悠远的长歌,便会豁然眼前,响亮耳畔。  相似文献   
24.
习裕军  蒋建新 《攀登》2010,29(6):3-10
本文从概念内涵、发展演进、内容架构、基本特征、价值意义等主要方面对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重点关注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25.
1953年春,江苏省苏州市发生的人力车夫骚乱事件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因素是难以尽快解决的就业问题。在当地驻军的协助下,事件虽得以快速平息,但因就业问题难以解决而引起的社会紧张局势并未明显缓解,以加强控制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治理模式得以确立。从对1953年苏州市人力车夫事件的措置中,可以得出的经验教训是:突发事件出现后,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采取断然措施,尽快将混乱局面稳定下来;在后续措置中,要尽量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在平时工作中真正关心和体谅群众的具体疾苦,妥善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一时无法解决的也应该多做说服解释工作,并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条件,将其不满情绪消解于萌芽状态,尽量避免突发事件的出现。  相似文献   
26.
王趁意 《收藏家》2013,(3):65-67
2012年仲秋之际,中国铜镜研究会会员青峰泉、三镜堂与深圳博物馆联合主办了铜镜精品展,并出了铜镜集《镜涵春秋》一书①。洋洋大观,精品纷呈。其中引人入胜、回味无穷的镜子琳琅满目,赏阅后感触颇丰。现先择出一面058号神人禽鸟纹镜(图1),谈些个人之见,与诸镜友共赏析(以下简称58号镜)。该镜15.8厘米,头版品相佳,用娴熟老道的西汉线描工艺,刻绘出龙、凤、牛、羊、猪、鸡大小几十个动物,神态各异且个个栩栩如生。文字说明对其中一组纹饰作了重点介绍,照录如下:"其间有一纹饰场景特别有趣:猪在中间,硕大滚肥,一人在后,一手执猪0  相似文献   
27.
王纲怀 《收藏家》2012,(1):31-40
一.概述 有四千年历史的中国铜镜兴盛于战国、繁荣于两汉、辉煌于隋唐。带地纹的蟠螭纹铭文镜是中国最早的铭文镜。估计其问世年代,起始在汉惠帝末年,终止于汉武帝早期,  相似文献   
28.
王治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4):75-92,160,161
本文以敦煌中唐晚期成熟的西方净土变作为历史纵轴上的切片样本,利用中国古代画论当中体现出的视学理论,分析西方净土空间的构成模型及纵深空间的表达方式,并提出"视阶"概念来观察、解读中古时代画师对于不断延伸的纵深空间的处理方法,分析其所蕴含的宗教寓意。  相似文献   
29.
王志高 《考古》2012,(5):74-84,109
洪保墓出土的寿藏铭是对其生平事迹及郑和下西洋史料的重要补充。据寿藏铭及相关文献记载,从永乐元年到宣德八年的30年内,洪保曾经一次奉使西域、七次奉使西洋,与郑和、王景弘同列为宣德六年下西洋之正使太监。此外,据记载下西洋船队中确有五千料宝船,至正统六年洪保依然活跃在政坛。洪保墓地所在坟寺即宁海寺。  相似文献   
30.
杨华胜  王娜 《收藏家》2012,(9):79-81
2011年10月,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在评选定级文物时,一件青铜错金银嵌宝石的奇形带钩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