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5篇
  免费   49篇
  207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6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王健 《旅游科学》2008,22(5):44-48
本文讨论了中国酒店业30年发展历程中始终面临的几个方面的文化问题。例如,跨国酒店公司的海外投资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对酒店管理的促进作用和带来的问题;酒店经营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样化之间的关系;中外酒店管理者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中国酒店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等。本文提出,应当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在酒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它可以有效地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酒店业经营管理的国际合作,优化酒店产品营销,指导酒店硬件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指导酒店特色项目的设计运作,提高酒店对外投资效率以及指导酒店的品牌创建。  相似文献   
32.
怀旧旅游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怀旧旅游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怀旧旅游的终极动机在于对传统文化及人本主义"家园"的追寻;怀旧旅游的本质,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主体的自我认同,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对"家园"的追寻,在哲学维度上则是对主体生命线条的完善。  相似文献   
33.
我国旅游运行宏观管理的六大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旅游科学》2012,26(6):1-11
本文从主题词界定入手,讨论了我国旅游运行的宏观管理问题。本文认为,对旅游运行实行宏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顺利实施取决于有效把握六大要领,即:市场经济价值观是旅游运行宏观管理的根本性指导思想;主客关系是旅游运行宏观管理的核心性社会关系;旅行社是旅游运行宏观管理中的主轴性行业;旅游资源是旅游运行宏观管理的决定性物质基础;多元系统网络结构是旅游运行宏观管理的突出特点;法制建设是旅游运行宏观管理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4.
韩光明  王兴中 《人文地理》2006,21(4):13-19,6
零售业及其附生-衍生的营业性娱乐场所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闲暇娱乐)行为的四大场所之一,零售业中附生-衍生的娱乐场所的类型、结构与空间模式是揭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城市社会地理学以及人类文化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角度,分析与总结国外学者对零售业及其附生-衍生的营业性娱乐场所的研究现状、内容以及其在城市中的空间作用与(社会)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35.
在植物对土遗址作用的研究中,鲜有就真实的遗址来展开调查,以及讨论植物给土遗址带来的负作用及其机理。为此,本研究选取西安地区大型土遗址秦阿房宫为研究对象,利用现场调查结合样带法、图像分析法并采集土样,开展对遗址区植物分布、根系产生的裂隙和土壤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土遗址病害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植物根系作用,加之雨蚀、风化作用及人为破坏的叠加作用,使遗址保存面临严重威胁;其中酸枣、臭椿等萌生树种所产生的根劈裂隙及植物根系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现存土遗址由植物以及风雨作用而引发的主要病害,其类型包含了边缘夯土的基础掏蚀、洞穴遗存、开裂坍塌、冲沟发育、表面剥蚀,这些是阿房宫遗址面临的主要威胁,也是半干旱地区土遗址存在的特有问题。研究结果既有助于揭示植被对土遗址的作用机理,又能为土遗址保护的植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6.
杨勃  王茂军  王成 《人文地理》2019,34(5):26-35
借助可视化软件,从梳理研究热点及识别研究主题两方面,厘清世界城市网络的研究脉络与核心,探索未来研究动向。研究发现:①世界城市网络研究国际合作广泛,研究热点响应迅速,经历“世界城市”与“世界体系”分化阶段,网络结构聚焦阶段,城市网络的空间、地位、经济等多元阶段变迁;②研究由城市网络链接结构、全球中心城市、城市网络节点地位及城市网络经济学四大主题构成;③以往研究缺乏对网络结构绩效的研究,对非世界城市的关注不够,城市地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仍处于描述阶段;④对世界城市网络结构的内涵、非世界城市研究、整体网络与个体网络关系、经济学方向进行展望,使世界城市网络的未来研究更加全面丰富。  相似文献   
37.
Taking Chun‐chieh Huang's ruminations on the defining character of Chinese historical thinking as a starting point,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ways in which historical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are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and explores some new ways of thinking. It argues that cultural comparisons often constitute two‐way traffic (one begins to examine itself after encountering the other) and that attempts to characterize one historical culture, such as that of China, are often made relationally and temporally. When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 historiography is perceived and presented in the West, it has been regarded more or less as a counterexample against which the “unique” traits of Western historical thinking are thrown into relief. Given the hegemonic influence of Western scholarship in modern times, latter‐day Chinese historians also valorize the East—West dichotomy. A closer look at this dichotomy, 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both cultures, reveals that it is not only relative but also relational and temporal. When the modern Chinese appeared impressed by the rigor of Rankean critical historiography, for example, they were essentially attempting to rediscover their own cultural past, for example, the eighteenth‐century tradition of evidential learning, in adapting to the changing world. Our task today, the essay contends, is to historicize the specific context within which cultural comparisons are made and to go beyond readily accepted characterizations in order to reassess certain elements in a given culture, to apply historical wisdom, and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we now face.  相似文献   
38.
39.
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于对抗美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影响,苏联与尼泊尔建立了外交关系,对尼援助计划也随之启动.由于受本国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苏联对尼援助的主要领域是工业及其相关产业,对尼援助的主要目的就是扩大其在南亚的战略影响,防止尼泊尔加入西方阵营,同时希望孤立中国以及在尼泊尔培养一个亲苏政权.  相似文献   
40.
王晗  郭平若 《史学月刊》2007,1(4):86-93
陕北长城外地区位于蒙陕农牧交错带,属于典型的脆弱生境地带。清代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针对当地汉民承租蒙民土地从事农牧业生产这一环节,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垦殖政策,经历了封禁、招垦、禁垦、拓垦四个阶段,这既是清政府对陕北长城外地区逐步认识和开发的过程,同时也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过程。在政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过程中,制度、政策与权力的结合对区域环境变化的影响具有根本性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