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5篇
  免费   5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文  王声跃 《人文地理》2006,21(4):106-108
获食模式的差异源于人类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云南少数民族获食模式的多样性,既是各民族对当地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也是各民族饮食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反映出云南各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本文根据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差异,把云南少数民族的获食模式分为高山峡谷农牧型、刀耕火种-狩猎采集型、山坡梯田灌溉农耕型、河谷盆地灌溉精耕型等类型,并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其地域分布、类型特征、形成原因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2.
马凌  朱竑  王敏 《人文地理》2019,34(3):44
随着物质地理研究的兴起,消费已成为新文化地理学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回顾了物质地理和消费间的关系,并对物质消费品及其品牌生产的地方性与跨地方性、物质消费中的文化政治及身体实践等相关研究议题进行了评述。新文化地理学“重返物质”倡导下的消费研究,强调以物为线索的“行为-主体-物质”的复杂关系和日常实践,有力拓展了传统“人-地”关系中对“物”维度的关注。同时,这也为消费研究提供了地理学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有利于理解物质流动和消费背后的全球-地方关系、文化经济和文化政治。这一新兴交叉研究领域值得国内人文地理界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993.
个人性初始风景与心理差异对旅游地选择偏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首先将个人性初始风景定义为人们未成年时期曾生活的、并受到很大影响的居住地景象,进而探讨了“个人性初始风景”、以及两个心理学尺度对个人旅游地选择偏好的内心影响作用。本研究选择了98位日本女子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其回答有关个人性初始风景与旅游地选择偏好的问题,并对他们进行了两个心理学尺度(自我监测与刺激欲求)的测度。结果表明,个人性初始风景中较少含有农村性风景成分的调查对象,则具有“逃逸”倾向,多选择娱乐性旅游地作为出行目的地。另一方面,个人性初始风景中,含有较高的农村风景成分,则趋向于选择冒险性旅游地。另外,具有很高自我监测能力的人们多选择自然或自然性的旅游地。  相似文献   
994.
张家山汉简释地六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是研究汉初政区地理的重要材料,本文对其中六个有问题的地名进行重新考释,认为沂阳位于今山西介休县西,汉初属上党郡;第455号简原释作“郑”的字,实为“邺”,属河内郡;销县又见于里耶秦简牍,当即楚金币“少贞”之“少”,六朝之“霄城”或“宵城”县,在今湖北天门东北;南陵和阳城并属南阳郡;南乡并非广乡,而是高帝母昭灵后的陵园所在,在今河南开封东。经过考订,简文地名排列的规律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95.
《二年律令·置后律》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年律令》是吕后二年现行法律的摘抄,其中《置后律》中的一些法律概念和律文,许多 学者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对有些问题或浅尝则止,或歧义互见尚待商榷。本文认为《二年律令》 的《置后律》并非惠帝初年新作,也是承袭秦律旧文而来;妇女在置后制度中可以被确定为“爵后”、“户 后”的合法继承人,但在实际代户的过程中只能继承家庭财产,不能继承爵位,证明古书古注中女子“不 沾爵”的说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96.
王莉莉  陈浩 《人文地理》2021,36(1):1-10,93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赛博格城市、混合城市、城市政治生态学、集合城市主义为代表的后人类城市研究思想成为揭示当代城市中人类与非人类复杂交织关系的前沿性理论视角。本文在深入探讨上述概念的理论渊源、主要思想观点及其应用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后人类城市思想在我国城市研究中的可能方法论意义,即城市分析不能将人类与非人类绝对割裂地看待,而需要将城市中的主体或客体重新定义为人类与非人类的“混杂体”,整合以往分散在自然、工程、社科与人文等不同领域中的观察与分析,拓展人们对城市过程的认知,开创更多的城市研究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解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民和县)阳山墓地(半山类型)和马牌墓地(马厂类型)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颜料成分及制作工艺,采用偏光显微技术、显微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能谱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民和县马家窑文化彩陶黑彩的呈色物相为磁铁矿和黑锰矿;红彩的呈色物相为赤铁矿;白彩的呈色物相为石英;黑彩的Fe/Mn比值,从半山时期的0.31增长到马厂时期的2.45左右,Fe/Mn比值呈现上升趋势。民和县铁矿颜料的应用是继化隆县纳卡遗址发现的又一实例,为研究矿物颜料在甘青地区史前时期彩陶中的使用历史提供重要的线索。结合地质文献资料,推测青海民和县所使用的矿物颜料为就近取材。陶胎岩相主要由石英、长石、角闪石及碳酸钙组成;以强烈铁染为特征;孔隙较多,大多拉长定向分布;在900℃左右焙烧成器。在此基础上将对甘肃和青海地区史前彩陶岩相组成进行对比研究,深入探析彩陶贸易及陶器产地信息,进而为陶器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西藏寺庙内的壁画表面普遍存在被烟熏污染物覆盖的现象。为了解烟熏污染物的成分和来源,以便为文物保护作参考,本研究以西藏桑耶寺壁画表面烟熏污染物为研究对象,对烟熏污染物样品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红外光谱分析(IR)和剖面分析。结果表明,壁画表面烟熏污染物的厚度约为80μm,其主要成分为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或饱和脂肪酸与大量的碳颗粒形成的混合物,环境检测结果表明酥油灯燃烧导致室内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气体及颗粒物严重超标。研究成果可为以后的文物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皮革文物由动物皮制作而成,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留下的宝贵财富,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珍贵实物史料。皮革作为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其主要组成成分胶原蛋白易受保存环境影响发生变性劣化,研究胶原蛋白的微观结构对于了解古代皮革的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氢氘交换技术(HDX)基于蛋白质中不稳定的氢原子会与氘原子发生交换的原理常被用于蛋白质结构研究,但其用于古代皮革胶原蛋白的结构研究却鲜见报道。本研究采用HDX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现代皮革、人工老化皮革和古代皮革胶原蛋白的三股螺旋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通过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和氘代率来表征胶原蛋白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皮革胶原蛋白的三股螺旋结构保存完整,氘原子难以进入其中与主链氨基氢原子发生交换反应,氘代率为32.09%。而人工老化皮革和古代皮革在劣化过程中胶原蛋白主链酰胺氢的溶剂可及性以及其参与形成的氢键发生了变化,维系三螺旋结构稳定的氢键断裂,三股螺旋结构发生一定程度解体,位于螺旋结构中心的甘氨酸暴露出来,增大了骨架酰胺氢的溶剂可及性,结构变得松散不稳定,加快了氢氘交换速率,更容易发生氢氘交换反应。三个古代皮革样品中Old3的氘代率最低,氘代率为65.87%,其三股螺旋结构被破坏程度最小,劣化程度也最轻。与之前已报道的氢氘交换研究蛋白质结构的文献相比,在以下方面做出拓展:一是通过分析胶原蛋白特征结构,指出主链氨基氢尤其是甘氨酸的酰胺氢是与氘原子发生交换的主要对象。二是根据氢氘交换后相应基团质量数发生变化会引起伸缩振动频率的变化这一特点,选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胶原蛋白的酰胺A带来作为氢氘交换反应的表征工具,通过特征峰的位置和氘代率来量化氢氘交换程度。本研究将氢氘交换技术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相结合,引入到皮革文物胶原蛋白结构的研究中,有助于深刻理解皮革文物劣化机理,为胶原蛋白微观结构的研究和皮革文物劣化程度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上海青龙镇相传始建于公元746年,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重镇。2012年青龙镇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 4座熔炉以及熔炉周围堆积的大量陶范、炉渣等,是上海地区首次发现的冶铸作坊遗址,遗址使用的主要年代是唐代晚期。为了解青龙镇唐代铸造作坊遗址出土陶范的制作技术,对遗址出土的陶范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揭示唐代青龙镇铸造作坊的制范技术。对陶范型腔面上残留的附着物分析主要元素是铁,表明陶范用于铸造铁器。经分析遗址中出土的陶范由三层组成:面层、背层和稻壳泥层。面层厚约1~2 mm,采用细颗粒泥料制作,致密,在铸造铁器时能确保陶范承受高温液态金属的充型压力,并得到表面光洁的铸件。背层厚约4~7 mm,该层羼入了粗颗粒物,这些羼和料可以减少陶范在干燥收缩和焙烧过程中的收缩变形。稻壳泥层厚约11~16 mm,该层羼入了一定量粗颗粒物,并羼入了大量的稻谷壳,陶范焙烧时谷壳烧失,在陶范上留下了大量的孔隙,便于铸造时型腔中气体的排出。三种不同的材质起到不同的作用,以保证成功铸造出铁器。在冶铸作坊废弃后在其上建造的一口水井内发现的铁釜、铁提梁鼎的形状与遗址中出土陶范所铸器物的形状吻合,应为该遗址所铸造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