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6篇
  免费   49篇
  207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6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论文简述了冯夏威自杀殉国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联系及其民族英雄形象塑造的过程和重要意义。1905年华侨冯夏威为抗议美国排华政策,在上海美国领事馆门口服毒自尽,奏响了抵制美货运动的序曲,并以民族英雄的形象贯穿运动始终。冯夏威的民族英雄形象是个体自塑与社会他塑的复合体。自杀殉国与遗书自述,完成了个体自塑的描摹;各方悼念与报道宣传,实现了社会他塑的目标。其自杀动机与反美抵制行为,契合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潮流与认同需求,个人意志表达呈现出社会化、国家化、民族化的趋向。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急进发展,不仅为社会他塑提供了空间与动源,而且也认可了个体自塑的存在与价值。  相似文献   
72.
王洁晶  朱巍  刘涛 《人文地理》2022,37(1):18-27
利用2018年来自北京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个人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新市民的影响更突出。个人社会资本中密切交往的网络规模、从社会网络中获取经济支持两个维度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在新市民和本地市民群体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个人社会资本能够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对心理健康的正向影响。本文验证了社会生态学的健康促进模型的相关假设,即外部环境特征和个人社会资本相互嵌套共同影响个人健康水平。鉴于此,健康城市规划需兼顾“硬件”与“软件”层面,既要构建公平正义的空间环境,还需加强社会资本和社会组织培育。  相似文献   
73.
74.
皖江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谦干 《安徽史学》2005,(4):87-103
皖江文化就是皖江地区人从古到今在处理人和世界的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具有源远流长、文化世家多、开放程度高、创新意识浓、辐射力强、发展不平衡和自主性不足等特点.  相似文献   
75.
以国际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国际物流企业在中国的进入路径与空间网络构筑规律。首先,划分了国际物流企业进入中国的发展阶段,分析了其结构特征和进入扩张模式,探讨了国际物流企业进入与中国物流政策与市场门槛的关系;然后,重点考察了国际物流企业的中国网络结构,包括网络单元类型分异与功能分异,深入分析了其区位选择,重点包括企业总部和网络单元的区位选择法则与空间规律。最后,以敦豪速递为案例,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的网络拓展过程与区位选择的规律。本文有助于进一步考察外资在中国的网络建设与市场拓展规律。  相似文献   
76.
汪菁华 《安徽史学》2005,1(6):93-96
国家主权意识构成了陈独秀前期国家思想的理论起点.由此,陈独秀阐明了有关现代国家理论,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及其黑暗现实进行批判,并积极探索了在中国实现宪政制度的具体途径,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7.
潮湿环境土遗址的保护一直是非常困难的课题。当遗址与其他材质的文物共存时,保护难度更高。为了探讨遗址博物馆内病害发生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未来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措施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以杭州市萧山区跨湖桥遗址为例开展调查研究。发现盖棚可以防止雨水对土遗址的破坏,但造成了水和盐的单向迁移,是目前土遗址病害的主要根源。对于室内遗址博物馆,如何解决遗址土体水分单向迁移带来的破坏已经成为迫切需要开展研究的课题,建议尽快开展室内土遗址补水技术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8.
王璐 《东南文化》2018,(2):6-12
"原状"认识来源于西方经典保护理论,历经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反修复等社会运动。至19世纪,其思想内涵不断发生变化,从单纯地强调"原物""原状"发展到将历史真实的"原状"观念扩大到历史时间和"环境"等更大的对象范畴。20世纪以来,经典保护理论走向成熟,"原状"也真正从追求"原物真实"走向了传递其蕴含的"价值意义"。"不改变原状"是我国文物古迹保护的核心原则,经历了"初建时的原状""整旧如旧"、对于"原状"的多元释义、"体现价值的状态"等四个阶段。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从原物、原信息、原地点、原场所精神、原用途五个方面综合考虑"原状",才能真正保护好遗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9.
王汉 《东南文化》2018,(2):81-91
从南京西善桥宫山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大型拼镶砖印壁画墓出土壁画砖的砖面标记文字、砖的拼装方法以及砖的尺寸规格等方面来看,该墓的年代应该在丹阳金家村墓和吴家村墓之前。一向被认为是陈朝墓的西善桥罐子山墓也应该与此墓年代相仿。  相似文献   
80.
扬州发现两合石质墓志,其主人北宋秦咏及其夫人朱氏,应系北宋著名文士秦观之祖父母。秦氏祖茔江都西山,即今西湖镇蜀岗村吕庄组七仙墩一带。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梳理,可以对秦氏家族世系展开进一步考察,纠正秦氏家族部分成员在古代文献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名讳记载,部分成员应因避讳等原因存在更改名字的现象;还可厘清包括秦咏及孙男秦观在内的秦氏十代家族世系,以及主要成员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