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21.
契约工制度是近代早期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劳动力的普遍雇佣方式。当英国人在北美创建殖民地之后,契约工并非是作为奴隶被引进的。一方面,契约工制度的运作始终未超出英国社会经济制度与法律体系的制约,殖民地不过是英国国内经济制度和劳动力市场的延伸;另一方面,在契约从签订到实施的全部过程中,价值规律在契约工交易、劳动力价格和工资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各殖民地的法律体系不仅凸显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而且也对契约工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做出了周详的规定。雇主为榨取契约工剩余价值的残酷剥削行为确实存在,但因此在契约工制度上贴上奴隶制度的标签却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422.
梁颖 《收藏家》2008,(6):63-67
第六章 文人制笺及其他 自制诗笺虽创自女诗人薛涛,但“薛涛笺”之名却出自他人。元代的赵孟,“摩靖节像,其纸亦松雪斋自制笺,粉中隐起八分书‘子昂’二字”,才正式开了后代文人自制名号笺的先河。  相似文献   
423.
东汉帝陵可分南、北两大兆域,呈"南六北五"的分布格局。两大兆域的开辟,主要出于皇帝个人爱好或选择;此后帝陵的选址,基本遵循了"旁近祖考"和"同辈不共兆域"的原则。  相似文献   
424.
425.
楚地出土的战国遣册,已有多位学者作了深入的研究,但个别释读尚可商榷。本文选取几条,结合文献和相关考古资料加以考证,如考正车为钲车,指载钲之车、纷为古代射箭时用的一种袖套、见鬼之衣是一件死者给冥主的礼物、红介之留衣为一件带红格子或条纹的绮衣。  相似文献   
426.
427.
画珐琅是一种在清代自外国传入的工艺,研究画珐琅彩料的发展对于了解画珐琅工艺的发展以及后期受其影响的粉彩工艺的技术革新有着重要的意义。画珐琅彩料中金红是最初由西方传入的彩料,这种以金子为原材料制作出的艳丽粉色在中国釉上彩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意义。但由于常规无损分析手段难以对金红彩的成分和工艺进行有效的分析,因此对于金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献分析。针对故宫博物院藏宫廷画珐琅文物,利用配备低真空模块的电子显微镜,直接观测金红釉彩中呈色的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分布,配合电子显微镜中能谱分析,验证了之前文献研究考证中的国外“卡修斯紫”配方的金红以及本土配方“掺铜金红”的存在:典型卡修斯紫配方金红彩的基底釉为铅-钾-钠玻璃,金含量4.4%,且含有11.7%的锡元素;本土掺铜金红的基底釉为铅-钾玻璃,金含量12.5%,铜含量0.2%。同时发现了一种中国本土画珐琅普遍使用但此前未被注意到的金红配方,该配方为铅-钾釉,采用砷元素作为还原剂制备金红,与采用锡元素的卡修斯紫配方的金红不同,砷含量0.2%,金含量3.9%~8.4%。  相似文献   
428.
429.
龙凤纹样组合作为中原王朝皇帝服装纹样组合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时期,大约到了宋代开始成为帝王的专用服饰纹样。唐宋都曾出现皇帝加封道教神祇帝号,所以让这些拥有帝号的道教神祇穿着帝王服装的情况也比较普遍,但在佛教服装中出现龙凤纹样组合的情况却比较鲜见。饰有"龙凤纹"的佛教服装应该早在西夏时期已经出现,西夏佛衣上出现龙凤纹大致是受到帝王造等身佛像、中原道教及唃厮啰佛教信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0.
作为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鸟类因对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常被看作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先锋指示物种"。17世纪后半叶,全国范围普遍出现低温期,东中部地区雨雪冰冻灾害较为严重。但在云南地区,17世纪的冷期并不明显。作为湿地水鸟的一种,南下越冬的豆雁改变了原有的迁徙路线,自顺治十七年(1660年)冬之后,开始出现在云南各地。气候环境的变化使原本在亚洲东中部地区的河湖湿地越冬的豆雁,不得不延长自己的迁徙路线和时间,突破了原先的分布范围,到更加适宜生存的云南以及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地区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