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论中国古代的饕餮与人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刚 《东南文化》2002,(7):50-60
饕餮纹是人牲祭典的象征,饕餮纹的兴衰,同人牲的产生与衰亡这一深刻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32.
Two seasons of archaeological site reconnaissance and geo-archaeological fieldwork in the Kipsing and Tol river valleys of central Kenya have resulted in (1) the location of 58 surface sites and 13 spot finds and (2) the excavation and dating of 11 alluvial stratigraphic profiles. These data are incorporated with our previous work in the study area to yield a preliminary interpretation of Middle and Later Stone Age tool technologies and land-use strategies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period there. Specifically, the nature of the lithic inventories and observed distribution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suggests that people in the Middle Stone Age employed a patch choice resource and land-use strategy while those in the subsequent Later Stone Age period utilized a logistical strategy.Pendant deux saisons de la reconnaissance archéologique d'emplacement et des travaux sur le terrain geo-archéologiques les vallées dans de Kipsing et de Tol fleuve du Kenya central ont eu comme conséquence (1) l'endroit de 58 emplacements extérieurs et 13 trouvailles de tache et (2) l'excavation et dater 11 profils stratigraphiques alluviaux. Ces données sont incorporées avec nos travaux précédents dans le secteur d'étude pour rapporter une interprétation préliminaire de milieu et de stratégies postérieures d'utilisation de la terre de technologies d'outil de âge de pierre pendant la période pléistocène en retard là. Spécifiquement, la nature des inventaire lithic et la distribution observée des emplacements archéologiques suggère que les gens dans le âge de pierre moyen aient utilisé un choix de morceau (patch choice) stratégie de ressource et d'utilisation du territoire, alors que ceux dans la période postérieure suivante de âge de pierre utilisaient un logistique stratégie.  相似文献   
133.
许檀 《史学月刊》2007,(8):103-108
周村是清代山东著名商镇之一。其兴起在康熙-乾隆年间,清代中叶迅速发展。云集周村的各省客商中,北方商人以晋商势力最强,南方商人则以福建为多。道光年间汇聚周村的商人商号可达八九百家乃至千家。周村从南方输入的商品主要是绸缎、杂货,在本地集散的商品则有棉布、生丝、丝绸、茧绸等。清中叶以降,周村开始从单纯的商业中心向加工制造业中心转化,其所产棉布、丝绸不仅占领了东北、华北的广大农村市场,且有一部分打入城市市场。  相似文献   
134.
清末民初的新疆正值多事之秋,伊犁武装起义的成功震撼全省。新疆巡抚袁大化因省军军力不敷使用,饬令杨增新招练回军马队五营。杨增新却借机网罗了一批回族豪杰之士,将回军马队打造成近似于私家军队,并在回队和穆斯林政治集团的鼎力支持下,使用灵活的政治手腕,最终夺取新疆都督的宝座,由此拉开了杨增新时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5.
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已走过86年历程,本文在前人探讨分析的基础上,以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演变为依据,从学术史的角度将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划分为类型学时期、考古学文化时期、文化生态学转型时期三个阶段,指出泥河湾盆地已成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新阶段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136.
中国早期失蜡铸造问题的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先秦时期青铜器中四类无法按分块陶范铸造工艺解释的纹饰或附件——器物通体饰难于整体脱范的纹饰,纹饰凹槽内宽外窄,形成倒勾纹饰,纹饰边缘上翘,形成翻边的纹饰以及无范线绞股绳索状附件进行了技术分析或模拟试验,认为中国失蜡铸造技术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焚失法铸造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技术出现之后逐渐消亡;至春秋中晚期,无范线失蜡铸造技术已相当成熟。所谓中国青铜时代“没有失蜡法铸造器例”之说实属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37.
许檀 《史学月刊》2015,(3):109-120
聊城是清代中叶山东运河沿线的重要转运码头,经由该城转运的商品以绸缎、布匹、皮毛、纸张、茶叶等为大宗。绸缎、纸张、茶叶等南来商品的转销范围大致包括鲁北、冀南、豫东以及山西;棉布和皮毛制品则为东昌本地所产,主要销往西北和口外。依据会馆抽厘率折算,乾隆初年山陕商人在聊城的经营规模每年仅数十万两,嘉庆时增至一百数十万两,道光年间即便从低折算也达到210万两。全城合计,嘉庆年间聊城的商业规模已达每年200万两;道光年间以1‰的抽厘率折算为300万两,若以0.3‰的抽厘率折算则高达1000万两。  相似文献   
138.
由于长期裸露在自然界中,无字碑表面风化严重,温度是影响无字碑风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无字碑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在传热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无字碑三维分析模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无字碑在太阳辐射下的温度场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无字碑温度由表面到内部的变化趋势呈抛物线型,越靠近无字碑中心处日温度变化量越小。随着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改变,无字碑4个表面温度分布极不均匀,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出现了温度梯度,形成了较大温差。该研究结果可为无字碑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9.
油渍是一种纸张上的常见病害,以往对于这种病害如何影响手工纸性能的研究较少。本工作以纸张耐久性变化的研究作为切入点,辅以扫描电镜对油渍与纸张的共存状态的观察,以此来探讨油渍对手工纸的影响。研究表明油渍使得纸张的抗张强度、撕裂度、耐折度等物理性能有一定的降低,色差值增大,pH值降低,油渍以一种物理吸附的作用包裹于纤维之上对纸张造成影响。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油渍因为氧化酸败作用而逐渐变质,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油渍对纸张的耐久性影响在老化前期影响较大,后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0.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welfare implications of three pricing regimes (mill, uniform, and discriminatory) for a monopoly. Assuming linear demand and constant marginal costs, I show tha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endogenous location choice, uniform delivered pricing may provide the highest social welfare when demands in different markets are sufficiently heterogeneous; whereas discriminatory pricing always dominates uniform pricing when demands in different markets are simil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