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3篇
  2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马爱萍 《旅游科学》2004,18(1):45-47
为防范与减少今后SARS这类突发危机对旅行社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针对2003年SARS之后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方式的变化,提出了后SARS旅行社产品与营销调整的方向以及应加强的工作,本研究对于旅行社加强危机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2.
明洪武朝陕北边防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北地区地处河套以南,迫近关中。在洪武朝,由于山西行都司东胜等卫和宁夏诸卫从东、北、西三方面的捍蔽,从而使陕北地区呈现出与其他边区不同的特点。本文讨论了洪武朝边防卫所建置、防边制度等在陕北地区实施的实效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3.
204.
宋艳秋 《收藏家》2013,(2):35-40
铜镜的种类很多,以龙的形象作为主题纹饰的镜子,是中国古代铜镜中的一大类型。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中国夙有“东方巨龙”之称,龙文化曾是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特殊构成部分。可以说,文化涉及到哪里,龙文化就延伸到哪里。从龙的观念到服装、装饰器皿和用具。龙纹作为铜镜的一种主要纹饰,一直贯穿铜镜的发展历史,上启战国,下迄明清。传承演化,历代不绝。  相似文献   
205.
    
ABSTRACT Motivated by the newly established Chinese urban land markets, we develop a theoretical model that unifies the “closed” and “open” features of the classical monocentric city model. The model features interactions between permanent urban residents and migrants and exhibits a distinctive equilibrium pattern. The theoretical model is tested empirically, using recent Chinese city‐level data. The empiric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market forces now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expansion and land price formation, while various forms of government planning are still influential. Our results show that migrants exert a less pronounced impact than the classical “open” city model ha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206.
文章介绍了第二轮《哈尔滨市志》篇目设置及细化过程。在篇目设计修改的过程中,《哈尔滨市志》充分注意和体现了时限内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要求。文章最后介绍了《哈尔滨市志》篇目设计过程中的5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7.
为探索光谱学和光学技术组合对中国彩瓷的无损综合科学分析,科学揭示我国两种著名彩瓷斗彩和粉彩的宏观和微观特征,探讨其制作工艺,应用多光谱成像、超景深体视显微分析、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和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对4件景德镇官窑烧制的明代斗彩瓷片和2件山西新绛县绛州州署衙遗址出土的清代粉彩瓷片,进行了面、点相结合的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类彩瓷的釉上彩与白釉域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区别,明代斗彩的釉上彩中含有较高的铅元素,而清代粉彩的釉上彩中同时含有铅和砷。明代斗彩的深红色釉上彩为赤铁矿着色,而清代彩瓷片的红色釉上彩为赤铁矿着色,深红色釉上彩为朱砂着色;明代斗彩的绿彩为铜离子着色,青花呈色元素是钴。采用多光谱成像技术识别和分析了釉上彩区域一些隐藏的图像信息,同时也通过OCT成像技术直观分析了釉上彩区域的断面结构。研究为早期釉上彩瓷器制作工艺的认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学参考。对这两种各具特色的彩瓷进行科学分析对认识中国古代陶瓷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8.
This article appraises Alice Amsden's theory of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it focuses on Amsden's juxtaposing of the concrete and the universal, and the national and the global, as antithetical, and her prioritizing of the former over the latter.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is key feature of Amsden's work reduces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a nationally determined process and empties capitalist development of its class content. It is argued that Amsden's primary focus on why and how development occurs in the Third World bypasses the question of what development is, thereby reinforcing ‘Third World developmentalism’, and removes the emancipatory content from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Given the continued legacy of Amsden's theory, as evidenced in recent debates, and the inadequacy of extant Marxist critiques in addressing its conceptual and political problem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ization of concrete–general and national–global relations based on Marx's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calls for the resuscitation of the emancipatory content of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09.
210.
明代大报恩寺皇家建筑基址及北宋长干寺地宫的考古发掘是"201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地宫出土的众多珍贵文物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本文以地宫内出土的一件编号为TN5的玻璃盏为保护研究对象,在前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筛选了玻璃盏的黏接和灌注材料,并从表面清洗、碎片黏接以及裂缝灌注和修补三个方面,对玻璃盏实施了保护修复。修复后的玻璃盏基本保留了其原始形貌和负载的历史信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